隨著資管新規年底過渡期結束日漸逼近,銀行理財市場的凈值化轉型也進入沖刺階段。日前,監管部門對六家國有大行及其理財公司的估值方法做出指導,提出使用市值法等要求。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打破以往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讓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如果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估值方法上逐漸規范化,監管制度趨于一致,對公募“固收+”業務的需求會更大。為了滿足這些資金的理財替代需求,部分“固收+”產品與銀行進行了深度綁定,9月8日,由華夏銀行同嘉實基金定制的“固收+”產品——嘉實穩健添利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013189)全面發行。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固收+”只是將固收資產和權益資產進行簡單相加。但在嘉實基金“固收+”投資總監、嘉實穩健添利擬任基金經理胡永青看來,“固收+”沒那么簡單。因為不同資產類別既有各自特征,又存在相關性,所以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該如何均衡搭配不同的資產類別,構建組合以達成客戶預期方案,對于“固收+”基金經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作為從險資轉戰公募的固收大咖,胡永青有18年從業經驗,擅長大類資產配置,秉承絕對回報投資理念,在投資管理中注重安全邊際,嚴控下行風險,投資管理能力也獲權威認可。胡永青管理的嘉實穩固收益今年上半年榮獲上海證券三年和五年五星債券基金的評級,也摘得銀河證券五年期五星評級。
胡永青認為,一個好的在“固收+”做權益的基金經理至少是一個在全行業進行選股的基金經理。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分散風險,而且還會使超額收益的來源更加多樣化。作為嘉實“固收+”賽道的領航人,胡永青和他的團隊所管理的產品在固收投資方面,主要配置高等級的債,再以一部分的利率債、國債、金融債作為收益增強。
而且胡永青并不追求極致業績,因為在他的理念中,極致業績意味著大多數情況下,承擔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它短期內不會呈現出來,但長期會給產品,給客戶造成非常大的殺傷力。胡永青所追求的是“風險調整后的投資回報”,如果不做風險維度的考量,投資回報其實沒有意義,更重要是從長期的維度來講的話,這樣的一個收益,其實是很難去復制,也無法去實現“固收+”類產品可持續的長期復利目標。
未來嘉實穩健添利將以絕對回報為目標,戰略戰術相結合,采用衍生工具、打新等方式增厚收益,并通過風險預算、安全墊等方式嚴控下行風險。此外,嘉實穩健添利采用一年持有期設計,投資者買入確認后需要持有一年以上才能贖回,更適合用來打理一年以上的閑錢,夯實理財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