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70歲的巴西人卡洛斯一直忍受著肩背部疼痛的困擾。幾個月前經朋友介紹,他來到圣保羅的中巴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嘗試針灸和拔罐治療,多年頑疾明顯好轉。
卡洛斯喜出望外。“幾個月的治療后疼痛減輕了,手臂活動自如了,每一天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要知道以前疼痛已經影響到我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了。”從此,他成為中醫“粉絲”,堅持每半個月進行一次中醫藥保健治療。
隨著中巴雙邊友好關系發展,中醫藥保健逐漸走進巴西人的生活。針灸、推拿等中醫治療方式已在當地具有較高認可度,針灸和耳針治療還被納入巴西國家醫保體系。巴西前總統盧拉、羅塞夫等都接受過正規中醫治療。在名人效應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巴西民眾體驗中醫、認可中醫,像卡洛斯這樣的中醫“粉絲”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正規中醫藥保健診所在巴西出現。
近些年來,基地負責人、巴西達明公司董事長方芳全力投入中醫藥在巴西的推廣。“此前我們公司提供的微創手術設備為很多癌癥病人做手術治療,但后來我發現這些病人術后存活率很低。那時候我就想到了中醫。中醫藥有上千年歷史,我們可以利用中醫藥幫助人們維護健康、延續生命。”
巴西對醫藥行業管理嚴格,中醫藥要想進入巴西社會,首先要得到法律許可。在當地華僑華人的推動下,巴西于2006年5月頒布法令,批準中醫藥作為統一衛生系統中的補充使用診療方法,但當時只允許使用5種藥物或診療方法。此后,推拿、針灸、耳針等診療方法也被納入法律允許使用的范圍,但還有很多藥物未獲批準使用。
方芳告訴記者,在過去10多年里,她組建了專門團隊,與巴西和中國相關機構聯系、溝通,在雙方間建起橋梁,讓巴西權威機構逐漸認可中醫藥理論。目前已有包括連花清瘟膠囊在內的50多種中成藥獲得了巴西的進口許可,在巴西本地藥店可以買到恒溫進口、保障藥物質量的中藥。
在基地工作的華裔醫生舒福政告訴記者,最初來這里尋醫問藥的主要是華僑華人,而現在越來越多像卡洛斯這樣的巴西人也來問診,而且口口相傳,為中醫藥在當地的傳播起到推動作用。
方芳說,基地致力于推廣保健、調理、輔助治療的理念,倡導中西醫結合。“國內的醫生通過網絡授課,講述骨科、婦科等疾病的中藥調理、針灸治療方法,已經得到很多巴西當地醫師的認可。未來我們打算把圣保羅作為中心,不斷將中醫藥推廣到巴西全國各地,腳踏實地為巴西老百姓、為當地華僑華人服務。”
巴西衛生部衛生促進專員戈麥斯日前表示,中國傳統醫藥學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可以為巴西民眾提供更優質的日常保健。卡洛斯也表示,中醫尋求的是個人自身機體平衡的理念,相信中醫這種保健方式能夠得到越來越多巴西民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