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的北交所,目前正被全力推進中。公開發行、上市、交易、上市審核等六件基本業務規則均已公開征求意見。首次全網測試已順利結束,第二次全網測試將于10月9日進行。
在備戰北交所業務方面,券商中國記者采訪的多家公募基金均表示,需通過專業的研究和投資能力,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重點挖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投資機會。落到具體板塊,最為直接受益的是有情緒提振和交易量增長影響的券商板塊。
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里程碑
與滬深交易所不同,北交所將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精準性。
“北交所可以看成一個場內市場的根本性定調,和深滬交易所公開發行集合競價的制度相匹配。投資者門檻也會分層,投資公開發行證券的投資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這對精選層的一些核心企業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
他認為,改革可以看成從一個私募的場外市場逐漸往公募集合競價交易、投資門檻降低的方向演變,中間有精選層和混合發行交易制度的折中。最終的場內公開發行交易市場的定位對新三板整體——尤其是優質的中小企業群體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北交所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上市公司由精選層中的公司產生,形成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時實行證券發行注冊制,發揮了轉板上市的功能。
李湛表示,精選層升級為北京證券交易所,法律地位得到提升,必將帶來服務中小企業能級的提升,也有利于破除部分機構投資新三板精選層的政策障礙,進一步改善市場流動性,不斷提升市場直接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北交所成立是一個資本市場重大政策,不僅要把目光放在跟存量新三板精選層掛鉤度高的幾個券商,還是選擇財富管理或資產管理邏輯更強的券商,包括中信證券、中金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等。”李湛說。
公募如何備戰北交所
相比科創板、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在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業更具有專精特新的特點,在上市條件、交易規則以及投資門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首先在北交所上市發行人必須要滿足在三板市場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另外要符合精選層掛牌的4套財務標準。
科創板、創業板以及中小板雖然都采取的注冊制,但北交所整體審核難度要相對較低,確定性更強。交易規則方面也有一些調整,北交所的交易規則主要還是平移了精選層的思路,30%價格漲跌幅限制,給予市場充分的價格博弈空間,買賣申報最低數量100股,以1股為單位遞增。投資者門檻也由最開始的100萬降低為50萬,充分保證市場的流動性。
東方基金相關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北交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設置了更簡便、包容、精確的發行條件,建立北交所審核和證監會注冊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審核注冊流程。
“當前看,北交所設立的政策信號意義要大于實際意義,因為是頂層設計,后續制度的推進很快速。可以看到國家對于深化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決心,一步步完善錯綜復雜的資本市場結構體系,從而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上述人士表示,“落實到板塊的話,直接受益的是有情緒提振和交易量增長影響的券商板塊。目前有一部分券商,在新三板的業務體量相對較大。北交所的設立,尤其是投資門檻的降低,會有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到這個市場,隨著交易量的增長,券商將受益。”
多家公募基金均認為,需通過專業的研究和投資能力,再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重點挖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投資機會。
博時基金相關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公司長期以來對于制約中國發展的“卡脖子”產業研究非常重視,針對“專精特新”方向一直以來都有系統的研究框架。據悉,博時基金按照全產業方向劃分為5個投研小組,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在硬科技和新興產業方向,同時打通一級和二級市場,特別是對于三板精選層的核心標的一直納入研究覆蓋范圍內。在產品方面,公司積極參與三板精選層產品的籌備工作,大部分科技類公募產品都具有投資未來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基礎條件,未來可以隨時投入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和投資,為投資人創造價值。
“專精特新”方向細分賽道多,機構投資者如何跟蹤?博時基金對此表示,首先將積極擴展自身的研究維度,建立了多級細分、高頻次的產業跟蹤體系,在投研一體化的基礎上,建立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的研究體系;其次,積極探索不同賽道的投研方法論,重點從產業空間、核心競爭力、未來盈利彈性等方面綜合評估標的的投資價值,建立了多維度的估值框架,能夠在短中長期都尋找到最佳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