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后開盤首日,國內商品期貨多數收漲。截至上周五下午收盤,棉紗、棉花漲停,燃料油、棕櫚油漲超7%,PTA、低硫燃料油、原油、短纖、菜油漲超6%。夜盤交易時段,國內商品多數仍維持漲勢,截至夜盤收盤,PVC、甲醇、純堿漲超4%,PTA、橡膠、棉花漲超3%。
10月以來,全球能源危機持續發酵,國際油價振蕩上行,美原油在國慶假期期間累計上漲超4美元/桶。同期,國內煤炭市場相關消息持續發酵。假期后首個交易日,國內原油期貨主力2111合約上漲6.54%。能化板塊期貨品種在成本端強勢的背景下,多數出現大幅拉升。
8日夜間美國非農數據公布后,原油維持高位,WTI原油期貨自2014年11月以來首次站上80美元/桶關口。有機構分析稱,WTI原油期權多頭交易活躍,預示著油價或在80美元/桶上方繼續運行。“但從中期角度來看,原油頭部跡象開始顯露,諸多不利的潛在因素開始出現。”寶城期貨分析師陳棟表示,北半球進入原油需求的季節性淡季,美國煉廠秋季檢修,需求下滑,全球原油庫存出現拐點,開始累庫。此外,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動用緊急石油儲備來緩解汽油價格急升。
農產品板塊表現最突出的是棉花、棉紗期貨。分析人士表示,國慶假期期間,外盤美棉持續走高,大漲近10%,突破十年來振蕩區間,為節后國內棉花、棉紗上漲打下了基礎。同時,今年新疆棉花生長情況和籽棉收購價格也共同提振了期貨盤面價格。
據中原期貨軟商品分析師王偉介紹,截至10月7日,北疆地區機采棉收購價在10.7—11.3元/公斤,最高達到11.6元/公斤,粗略測算皮棉成本在26000元/噸以上。今年新疆棉花生長進度偏慢,收購時間較往年推遲,加上國慶假期期間新疆雨雪寒潮天氣影響采收,新棉上市延緩。隨著收購進入高峰期,籽棉價格仍有走高預期,成本端和供應端將帶動鄭棉價格繼續上行。
在王偉看來,為增加供應量,國內定向銷售進口棉以及投放儲備棉,但暫時難以形成實質性利空。“國儲存在補庫需求,市場預期中國對美棉采購增加,支撐美棉價格,進而傳導至國內支撐鄭棉,預計短期棉花、棉紗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他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油脂油料國慶假期后走勢明顯分化。油脂攜手上攻,三大油脂假期后開盤首日均大漲超過5%,而粕類跳空低開、弱勢盡顯。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油強粕弱格局主要還是國慶期間外盤基本面變化所致。同時,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也助推了生物柴油原料油脂的上漲。
“就油脂自身基本面而言,全球范圍內油脂供應始終處于偏緊狀態。”華融融達期貨分析師艾耀華認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因不利天氣情況,9月棕櫚油產量預估同比下滑30萬噸。從國內情況來看,浙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向博表示,中秋及國慶假期對于油脂終端消費提振明顯,此前國內油脂累庫進度緩慢,隨著終端消費的復蘇,油脂又進入去庫階段,低庫存在今年恐難以有效改善。
同期,因為需求端遜于預期以及巴西大豆種植順利,美豆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成本端的壓力更多體現在豆粕上。在向博看來,國慶假期期間國內生豬消費未有顯著回升,豬價持續走低并未立即改變居民消費習慣,與此對應的是水產生鮮價格持續走高。豆粕依靠下游需求提振的可能性較小,只是目前豆粕基差上行為豆粕期貨價格托底,供需兩方面的原因導致豆粕此番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