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深諳此道的浙商鈄正剛迅疾出手——趁著有色板塊市場熱度未退,杭州錦江集團旗下氧化鋁龍頭三門峽鋁業醞釀借殼上市。
現年68歲的浙江草根商人鈄正剛,有著浙商群體中少見的資本眼光和運作技巧,他很早就浸潤于資本市場,也曾遭遇起伏波瀾。這位富豪榜的常客,習慣了躲在聚光燈后運籌帷幄,卻在近年雷霆出擊,成為魯北化工、焦作萬方、德力股份的重要股東,漸次構建了“錦江系”。
與其他資本系不同的是,掌舵人鈄正剛并不追求、甚至刻意回避標的公司控制權,甘居二股東角色實施資本運作。
長袖善舞20余年
9月27日晚,福達合金宣布,擬收購杭州錦江集團旗下三門峽鋁業75.7233%的股權,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組上市(即借殼),將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易主的對象,指向低調的浙江富豪鈄正剛。據公開信息,本次交易對手方杭州錦江集團、正才控股、恒嘉控股、錦江投資、延德實業均為“錦江系”成員。“很明顯,鈄正剛不想錯過有色板塊大漲的風口,急于將旗下資產證券化。”有市場人士說。
官網顯示,杭州錦江集團創始于1983年,是一家主營環保能源、有色金屬、化工新材料,集貿易、金融于一體的現代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由鈄正剛、尉雪鳳夫婦控制。2020年,集團總資產超過700億元,營收超過780億元。
在習慣埋頭干事的浙商大軍中,鈄正剛是較為特殊的一個,他很早就接觸到資本市場。1998年,鈄正剛擔任A股公司凱地絲綢(現名英特集團)總經理。2004年底,杭州錦江集團還曾醞釀入主安源股份(安源煤業的前身)。2005年前后,杭州錦江集團持有華聯集團股權達20.89%,成為上市公司華聯控股的間接第一大股東。
據統計,1998年至2005年期間,鈄正剛家族“染指”過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中國鳳凰(后更名為長航鳳凰)、江西紙業(后更名為九鼎投資)等,但都成“匆匆過客”。
10年后,鈄正剛再度出擊。2016年至今,杭州錦江集團重現資本江湖,逐鹿標的涉及焦作萬方、魯北化工、哈空調、德力股份等。
2016年5月,焦作萬方原第一大股東吉奧高投資,將持有的全部2.11億股(占總股本的17.56%)轉讓給鈄正剛旗下的金投錦眾,總對價18.7億元。轉讓完成后,金投錦眾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6年7月,魯北集團混改落地,杭州錦江集團向魯北集團增資6.04億元,占股44.5%,成其第二股東,后持股比例稀釋為35.60%。同年11月,杭州錦江集團向魯北集團旗下金海鈦業增資3.51億元。
2018年5月,德力股份實控人施衛東向杭州錦江集團協議轉讓4138.64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0.56%,總價3.875億元。
另外,2016年9月,杭州錦江集團旗下的錦航投資作為戰略投資方,投資13.5億元入股了深紡織子公司盛波光電,獲得其40%的股權。
光是這4項投資,總支出超過45億元。
特立獨行的是,與“中植系”“寶能系”等資本系控制多家上市公司不同,“錦江系”似乎不想成為實控人。上述案例中,杭州錦江集團都只是“二股東角色”。德力股份曾公告,杭州錦江集團擬通過受讓股份及表決權委托入主,但后來并未實施易主,目前其仍只是二股東。
另有信息顯示,杭州錦江集團還曾間接持有海欣股份等上市公司股份,并曾委派董事任職。“杭州錦江集團也參與了不少二級市場投資,只是市場并不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
資本擴張有輸有贏
杭州錦江集團官網提及的企業文化饒有意味:有限的是腳,無限的是路;有限的是金錢,無限的是事業。如何用有限的金錢做好無限的事業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
用有限的錢做擴張,少不了杠桿。收購焦作萬方股權時,接盤的主體金投錦眾實繳金額20.41億元,鈄正剛實際僅出資3.41億元,杠桿比例接近1:5。
戲劇性的是,杭州錦江集團成第一大股東后,圍繞焦作萬方的控制權,多路資本上演了曠日持久的暗戰。直到2020年8月,杭州錦江集團開始減持,目前通過寧波中曼仍持有焦作萬方11.87%的股權。從股價方面看,杭州錦江集團入局5年仍是浮虧狀態。
另一項投資也橫生枝節。因盛波光電未能完成業績對賭,杭州錦江集團2018年度業績補償近2億元,2019年需補償2.45億元,后因爭議事項向深圳國際仲裁院提起仲裁。今年7月,深紡織收到杭州錦江集團函告,優勢福德擬受讓錦航投資100%合伙份額。這意味著,在投資5年后,杭州錦江集團正式從盛波光電撤出。
在介入德力股份前,杭州錦江集團曾覬覦哈空調的控制權,并成功躋身最后的中標方,但在最后時刻放棄。
“鈄正剛有著很強的產業擴張沖動。”浙江商圈人士評價說,其借助杠桿大舉收購,初衷是希望在主營的幾大業務板塊內做產業整合,“比如入股盛波光電是希望整合偏光片業務,但最終效果并不好”。
最受關注的是圍繞華聯控股大股東華聯集團的資本漩渦。2005年,杭州錦江集團成為華聯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但后者一直被認定為無實際控制人。2019年7月,杭州金研海藍、金研海盛,與杭州錦江集團、河南富鑫、浙江康瑞共同簽署了一攬子整體交易文件,擬以55億元整體受讓后三方持有的華聯集團共計53.6866%股權。這筆交易后來引發訴訟。直到去年底,各方達成和解,最終深圳地產商恒裕集團上位成為華聯集團的實控人,杭州錦江集團退出。
相對而言,魯北集團混改項目,是鈄正剛較為成功的一項投資。2018年12月,魯北化工出資2.66億元收購了杭州錦江集團旗下錦億科技51%的股份。2020年,上市公司作價13.8億元收購金海鈦業,杭州錦江集團持有標的資產34%股份,魯北集團持有另66%。股權增值及資產騰挪,杭州錦江集團收益不菲。
杭州錦江集團為何獨愛“二股東”角色,與實控人自我“絕緣”?一個重要因素或是,鈄正剛在過往資本運作中經歷過起伏——1998年3月至1998年10月,鈄正剛任凱地絲綢總經理期間,未經董事會同意,擅自將巨額資金交給華誠財務“委托投資”,導致1900萬元本金未能收回,此外還發生虛增利潤800萬元等諸多問題。2004年染指安源股份,更讓鈄正剛卷入“賄賂門”。
低調潛行的鈄正剛,若能將三門峽鋁業送上資本市場,有望獲得第一個真正掌舵的資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