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股份20日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16億元,同比增長68.32%;歸母凈利潤4.85億元,同比增長451.33%;歸母扣非凈利潤4.85億元,同比增長453.53%。
“今年以來化工產品的價格持續上漲,使化工板塊業績有比較好的增長,興化股份的產品主要是煤化工產品,在煤價不斷拉升的背景下,煤化工產品的價格近期仍在不斷上漲。”上海戊戌資產合伙人、西安交通大學金融學博士丁炳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興化股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30億元,同比增長86.48%;歸母凈利潤1.94億元,同比增長515.65%,營收和凈利潤的增幅均高于前三季度整體增幅。
產品結構調整效果顯現
對于今年的業績大幅增長,興化股份表示,今年以來,公司生產穩定,主要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上漲,子公司興化化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受混胺(包括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DMF(二甲基甲酰胺)等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公司今年整體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對于化工企業來說,產品結構豐富有助于公司抵御市場風險。”興化股份副總經理、董秘席永生對記者表示,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嚴峻的安全環保壓力,公司以穩產降耗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貫徹落實各項環保政策,始終把節能降耗和穩定運行貫穿于整個安全生產過程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推行產銷聯動機制,努力把握市場銷售中的主動權。今年以來,公司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在DMF等產品大漲的背景下,公司經營得到一個好的保證。
資料顯示,興化股份屬于煤化工生產企業,其主要產品為以煤為原料制成的合成氨、甲醇、甲胺及DMF,目前,興化股份具備年產30萬噸合成氨、30萬噸甲醇、10萬噸甲胺及DMF的基本產能。
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利好促使興化股份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據記者了解,興化股份正在通過定增布局新產品新產能。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共計9億元,用于收購興化新能源公司(具備10萬噸/年的乙醇產能)80%股權及投資建設年生產醋酸甲酯16萬噸或乙醇10萬噸項目。
“通過此次定增,公司將打造‘一頭多尾’生產格局,積極探索產品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乙醇業務有望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進一步增加公司收益。”席永生表示。
煤炭價格或趨平穩
“煤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政府向來重視對煤炭行業的調控,基于煤炭行業的周期性,政府調控和政策調整的周期性也特別明顯。”學者王赤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煤炭價格上漲離冬季用煤高峰時間較早,今年以來,國家根據煤炭供需形勢需要,先后多次向市場投放國家煤炭儲備。
國家發改委10月19日打出重磅“組合拳”,提出要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金信期貨黑色研究員林敬煒對媒體表示,19日下午在榆林地區國企煤炭銷售價格帶頭下調了100元/噸,但據觀察亦有部分民企煤礦持續漲價。發改委此次發聲主要還是針對價格控制,供需方面目前市場仍存在缺口。
“政府對煤炭行業的調控,會影響煤炭化工相關企業的業績。”王赤坤表示,今年以來,煤炭價格上漲的要素集中出現是比較罕見的,市場反應稍顯過大,也注定不會長久和回調,“相信隨著政府的調控,產能補充,加之相關因素的影響減弱,煤炭價格上漲的局面將會改變,屆時煤炭及煤炭化工行業的業績將恢復平靜。”
“總體來看,今年DMF市場行情持續高位運行,結合近期市場供需平衡和產業鏈的運行態勢,預計DMF價格后續上漲空間有限,但價格相對高位運行將是大概率狀態。”席永生稱。
雙碳目標下的機遇
“階段性來看,化工產品價格上漲,相關公司一定是受益的。但是站在長期的角度,尤其是在‘雙碳’目標的壓力下,化工企業接下來的發展需要觀察。”丁炳中表示。
而據記者了解,近日,生態環境部赴陜西省開展煤化工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評(以下簡稱“碳評”)試點工作調研。根據安排,陜西是目前唯一將煤化工納入碳評試點的省份。今年12月底前,要發布建設項目碳評相關文件,研究制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規范,基本建立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評工作機制。
目前,陜西已針對煤制甲醇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出臺《陜西省煤化工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等參照執行。
“‘雙碳’目標的提出將進一步促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效提升。”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雙碳”目標的愿景下,化工產業必須進行低碳轉型,“這對于具有技術優勢和符合環保政策的企業來講,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興化股份產品結構優良,具有綜合利用優勢與環保優勢,提升經濟效益。在煤炭的利用效率上,興化化工的工藝設計和技術改造具有更佳的優勢,將合成氨與甲醇工藝的互補和綜合利用,從而降低了成本。在環保政策日趨嚴格、同行業減產、停產的情況下興化化工能夠高負荷生產,通過產能釋放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