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爾之后,又一家美國芯片巨頭考慮在美國擴產。美國時間10月20日,美國存儲芯片大廠美光宣布將在未來十年投入至少1500億美元(約9750億元),用于先進存儲芯片的生產和研發,包括考慮在美國擴產。
美光表示,投資是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存儲芯片需求。目前,存儲芯片占據了整個半導體市場約三成的份額,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還會增加汽車等各類終端對存儲的需求。
為應對全球晶圓緊缺、加強歐美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多家歐美芯片廠商計劃在本土擴產。2020年上半年,英特爾率先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修建兩座晶圓廠,未來還將在美國、歐洲等地區繼續擴充產能,以回應歐美政府提出的制造業振興計劃。
美光的擴產計劃同樣受到政府政策激勵。美光稱,美國的存儲芯片制造成本較生態成熟地區高出35-45%,這意味著如果要在美國擴產,政府的補貼、減稅等激勵性政策必不可少。美光首席執行官桑杰 · 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表示,希望未來能與各國合作,包括獲得美國政府的“芯片法案”(CHIPS Act)和“制造法案”(FABS Act)的補貼支持。
所謂“芯片法案”(CHIPS Act)是指拜登政府提出的一項刺激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已經于2021年6月經國會投票通過,該法案計劃投資520億美元用于芯片的研發和制造。此外,美國國會正在醞釀“制造法案”(FABS Act),該法案將向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提供稅務減免。
根據官網,目前美光在全球共有13座晶圓廠。其美國的工廠分布在愛達荷、猶他、佛吉尼亞三個州。此外,美光在中國西安、新加坡、日本等地也設有晶圓廠。
研發層面,近年美光的科研支出逐步提升。根據年報,2018-2020年內分別投入21億、24億和26億美元,在總收入中占比也從7%提升至12%。
美光是全球三大存儲巨頭之一,體量排在三星、SK海力士之后。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統計,綜合各企業在NAND FLASH和DRAM兩大存儲領域的收入,美光在2020年市場份額約為17%,三星和SK海力士分別為約四成和兩成。
年報顯示,2021財年,美光錄得收入2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億元),同比增長三成,錄得凈利潤59億美元(約合383億元),同比增長118%。資本開支方面,2021財年增加到97億美元,預計2022財年繼續增加到120億美元。
美國時間10月20日,美光股價上漲1%,報每股68.2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