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并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美林數據董事長程宏亮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數字技術是手段,通過數字化賦能實體企業才是目標。作為國內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美林數據是國內較早布局大數據的企業。公司致力于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并于今年7月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產品
“成立之初,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意識到技術和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程宏亮表示,美林數據至此走上自主安全可控的研發之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及產品創新應用為方向,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美林數據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產品研發。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美林數據研發費用逐年增長,分別為1805萬元、2308萬元、3291萬元,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0.91%、9.98%、14.44%。
在高強度的研發支撐下,美林數據在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知識圖譜、工業AIOT等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形成了涵蓋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等大數據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產品矩陣。
作為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數據標準工作組工業大數據專題組組長單位,美林數據參與制定了諸多大數據標準、白皮書編撰等工作。憑借技術領先性和可靠性,公司多款產品入選工信部試點示范項目,包括基于知識圖譜技術的能源企業數據資產管理應用、美林領航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Tempo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同時,公司產品和國內主流軟硬件廠商進行兼容適配,取得軟件著作權及知識產權100余項。
“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程宏亮表示,人才優勢是公司的“獲勝法寶”。當前美林數據研發人員占比達25%。除了技術和研發團隊,公司還有行業專家、數據分析師。精細化的人才結構,使得美林數據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解決方案可復制應用
談及具體業務應用,程宏亮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美林數據重點面向工業領域客戶,提供數據資產管理、數據分析與挖掘、數據開發應用為主的大數據產品及增值解決方案,并用“千里眼”“順風耳”“金算盤”“預警機”等詞匯形象地進行了描述。
比如,美林數據以電力數據為基礎構建異常用電識別分析模型,同時引入用戶用電行為全景分析功能輔助研判,對竊電嫌疑用戶進行精準識別、分級與定位,成功應用到多家電力企業。程宏亮介紹,通過基于人工智能的反竊電技術應用,每年可以幫助電力公司追補電費上千萬元。
能源行業的數據化解決方案,可以復制應用到多個領域。程宏亮表示,公司最初以電網數據化改造為切入點,通過持續的自主研發和多年的行業探索,已經從電力行業延伸至水務、燃氣、煤炭、風電、石油等領域。
依托在能源領域的業務沉淀,2010年美林數據開始涉足智能制造領域。如今,美林數據在服務高端離散裝備行業客戶的基礎上,優化市場布局,拓展中小型離散制造、流程制造等客戶市場,重點解決客戶在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數據資產管理、生產運營管控、設備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的切實需求。
以場景應用為導向
大數據開啟了一個嶄新時代,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不斷創新求變才能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智能+”等戰略計劃的推進實施,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領域。根據賽迪顧問2020年3月的一份報告,工業互聯網未來三年將以14.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到2022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9146.5億元。
作為國內工業大數據領軍企業,美林數據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與運營。關于未來發展,程宏亮強調,夯實基礎,深耕行業應用,加大研發投入;同時,在做深的基礎上給企業和用戶做“鏈接”,通過對工業大數據服務經驗、知識、技術成果進行整合與共享,構建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
程宏亮的上述設想已在浙江落地。美林數據參與了浙江省數控機床行業產業大腦和浙江省縫制行業產業大腦兩個產業大腦平臺試點建設項目,以及對應的互聯網平臺建設運營。美林數據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優勢,得益于其對產業的深入理解,以及精細化的人才結構和豐富的數據思維。
另外,以場景應用為導向,程宏亮帶領團隊成功推出面向教育行業的大數據人才應用能力成長平臺Tempo Talents,以大數據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為高校提供大數據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綜合服務,探索數字人才生態建設新方式和新路徑。
作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交所的設立給美林數據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程宏亮表示,這將給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一個主陣地。后續公司將密切關注北交所的相關動態以及實施細則,積極籌備和推動公司未來的上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