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煤價令煤電上市企業利潤大幅承壓。10月28日晚,五大發電集團上市公司之一大唐發電發布三季報財報,第三季度凈利虧損16億元,同比下降282%;前三季度凈利1345萬元,同比減少99.5%。
10月26日晚,另外兩家五大發電集團上市公司華能國際和華電國際也披露了三季報。
華能國際在各企業中第三季度虧損最高,凈利虧損達35億元,同比下降203%;前三季度凈利7.8億元,同比下降91%。華電國際第三季度凈利虧損約18億元,同比下降230%;前三季度凈利16.2億元,同比下降57%。
三家公司均在財報中表明,報告期內,公司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營業成本增加。
受電煤價格上漲和發電量上升的共同影響,各公司營業成本上升。前三季度,華能國際營業成本為1338億元,同比增加37%;華電國際營業成本為753億元,同比增加38%;大唐發電營業成本為687億元,同比增加23%。
上述發電企業中,華能國際煤電裝機總量最大。截至今年6月30日,華能國際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14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量約9000萬千瓦,占企業總裝機量的78.9%;大唐發電煤電裝機量 4795萬千瓦,占比70.4%;華電國際煤電裝機4236萬千瓦,占比79.4%;
今年以來,煤炭供應緊張,價格持續走高。進入三季度,煤價漲幅進一步擴大,持續刷新歷史高位。中信證券10月11日研報統計,三季度,國內動力煤均價同比上漲109%,環比二季度上漲32%。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9月底數據顯示,沿海電煤采購價格指數9月16日至23日5500大卡綜合價為1086元/噸,同比上漲近一倍。這一價格較年初上漲391元/噸,漲幅56%,較7月初上漲260元,漲幅32%。
電煤緊缺、價格高企,導致發電企業“買不到煤、發不起電”,這一現象在三季度更加凸顯。中電聯10月23日報告統計,煤電企業成本大幅攀升之下,虧損面明顯擴大,8月以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板塊整體虧損,部分集團煤電虧損面達到100%。6月,這一虧損面約為70%
國金證券研報計算,當煤價超過800元/噸時,煤電企業燃煤成本高達0.378元/千瓦時,煤電企業每發一度電就要虧損0.03元。9月下旬以來,國內中東部煤電企業入爐標煤成本達到2000元/噸,度電現金成本超0.6元/千瓦時,國內所有電廠面臨現金流虧損。
煤價高企導致了發電企業資金緊張、流動性下降。華能國際稱,因燃料成本增加,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228億元,同比下降16.4%。華電國際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約60億元,同比降低70%。大唐發電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62億元,同比下降25%。
報告期內,成本大增的情況下,各企業上網電價僅小幅上升。其中,華能國際平均上網電價為0.418元/千瓦時,同比上升1.3%。華電國際前三季度平均上網電價為0.417元/千瓦時,同比上升3%。大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為0.381元/千瓦時,同比上漲4.6%。
煤價成本無法傳導,發電量上升也加重了發電企業的負擔。各發電企業表示,由于用電需求旺盛,全社會用電量繼續增長,公司前三季度發電量上升。其中,華能國際前三季度售電量32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華電國際前三季度上網電量為16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大唐發電前三季度上網電量約19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 4.4%。
進入四季度,中國煤電價格機制迎來新調整。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煤電與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告別政府定價,全部進入市場,目的是使電價更靈活反映電力供需形勢和成本變化,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
不過,據申萬宏源10月28日研報分析,四季度煤電企業仍有虧損擴大風險。9月底以來,國內動力煤價格再次攀升,現貨價格達到超2500元/噸的歷史新高,雖然近期國家發改委連續發文,動力煤期貨價格迅速回調,但是現貨價格回調有限。綜合四季度國內電價機制調整因素,以華能國際為例,該公司四季度凈利虧損或擴大至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