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應用Facebook宣布關停社交功能中的“人臉識別系統”(Face Recognition system),不再使用該技術辨別用戶朋友圈里照片和錄像、幫助用戶標明其他好友。Facebook同時將刪除超過10億人的個人人臉識別模板。
Facebook母公司Meta在11月2日的通告中稱,人們對人臉識別擔憂較多,而監管機構尚未制定相關的明確規定,在持續的不確定性中,Facebook決定限制人臉識別的適用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此次關停的是社交功能中的“人臉識別系統”,而在其他服務中,例如在解鎖賬戶、金融產品中驗證身份或解鎖個人設備的服務中,Facebook仍將使用人臉識別功能。
Facebook自2010年開通“人臉識別系統”,可自動識別Facebook朋友圈的人像照片,并標注出照片上的用戶名稱,幫助用戶自動“提到”照片中的好友。當用戶出現在他人發布的照片或視頻中時,也可自動收到通知。
據通告,超過三分之一的Facebook日活用戶選擇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據Facebook第三季度財報,9月Facebook的日均日活用戶為19.3億。
隨著隱私擔憂的增多,2017年起,Facebook用戶可選擇關閉“人臉識別系統”,2019年起,Facebook默認關閉“人臉識別系統”,只有在用戶選擇打開時才打開。而在歐洲,Facebook因監管壓力于2012年關停了“人臉識別系統”,但在2018年《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生效前夕,Facebook制定了一系列新的隱私政策,趁機重啟了該功能,經用戶同意后,用戶可以重啟人臉識別功能。
近年來,Facebook因人臉識別政策帶有欺騙性而受到美國政府和法院的懲罰。2019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罰款Facebook 50億美元,指控Facebook就隱私控制權欺騙用戶、將用戶信息分享給第三方,其中就包括指控Facebook默認開啟人臉識別系統,欺騙了數千萬用戶。
而在2020年1月,Facebook的人臉識別標簽政策涉嫌違反當地法律,Facebook選擇和解,向美國伊利諾伊州用戶群賠償5.5億美元。彼時,伊利諾伊州的用戶指控,Facebook在沒有征得同意的情況下,利用“人臉識別系統”的“標簽建議”收集了數百萬用戶圖像。
近日,Facebook還因青少年網絡保護問題陷入輿論風波。Facebook前產品經理霍根(Frances Haugen)于10月4日在美國國會作證,稱Facebook旗下產品增加青少年的形象焦慮、煽動偏激言論,而且Facebook的高層明知此事卻秘而不發。Facebook丑聞還波及其他社交媒體,TikTok因此首次登上美國國會聽證會證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