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飆漲,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特斯拉(Nasdaq:TSLA)變更采購模式,直接采購電池原材料,以期控制成本。
11月1日晚間,國內鋰業龍頭贛鋒鋰業宣布,特斯拉與贛鋒鋰業續簽三年電池級氫氧化鋰供應合同,從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贛鋒鋰業及其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將向特斯拉、特斯拉(上海)供應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采購數量和價格以特斯拉發出的訂單為準。
贛鋒鋰業和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18年。2018年至2020年,贛鋒鋰業向特斯拉指定的電池供貨商供應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新的供應合同繞過了電池供貨商,變更為特斯拉直接采購氫氧化鋰這種原材料。
“采購模式的改變主要是車企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特斯拉自己研發和生產電池需要用到這些原材料;另一方面,特斯拉可將原材料議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后其電池供應商或需從特斯拉獲得氫氧化鋰等相關金屬。”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告訴財新記者。
今年以來,由于短期內供需錯配,鋰價已經屢創歷史新高。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2日,電池級碳酸鋰報19.35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65%;電池級氫氧化鋰報19.4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96%。
特斯拉此舉實際上即是目前部分電池廠采取的策略。電池組成部分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等。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電池廠已經直接與上游鋰礦公司簽訂協議,然后向正極材料廠提供原料從而控制成本,這些正極材料廠變相淪為加工廠。整車廠開始直接獲取原材料時,將進一步增加其在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電池廠也可能變為加工廠。
吳輝表示,國內一些整車廠也在研究金屬供應問題,隨著金屬資源在電池中的重要性日益體現出來,預計會有更多的車企直接跳過電池廠甚至正極材料廠去鎖定上游的金屬原材料。
除了鋰供應,特斯拉已經簽訂了多份鎳供應合同,后者是生產三元鋰電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今年7月,特斯拉與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NYSE:BHP)簽訂鎳供應協議;10月,特斯拉與總部位于新喀里多尼亞的Prony Resources簽訂一份多年的供應協議,計劃采購約4.2萬噸的鎳。
此外,特斯拉已經開始布局自產電池。2020年9月,特斯拉發布“4680”電池,計劃2022年投入生產,這標志著特斯拉邁出自產電池第一步。CEO馬斯克透露稱,特斯拉計劃在2022年自產100GWH(千兆瓦時)的動力電池,2030年自產電池產能達到3TWH(億千瓦時)。該款電池目前仍在測試中,特斯拉在今年10月發布的三季報中稱,進度符合預期,得克薩斯州工廠正在生產新電池組結構所需的前后車身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