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公司股價暴跌,孫正義的財富隨之縮水。11月8日,軟銀集團發布業績報告,三季度,實現營收1.5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凈虧損為3979億日元,其中愿景基金虧損8251億日元,為愿景基金成立以來最大季度虧損。
在業績會上,軟銀CEO孫正義用一張雪原風暴的影像為他的演講開篇,并認為軟銀仍處在“隆冬風暴的中心”。
令孫正義倍感壓力的是軟銀所持股票價值大幅縮水。截至2021年9月末,軟銀持有的股票總價值20.9萬億日元,較上季度末縮水6萬億日元,主要因阿里巴巴股票下跌和愿景基金投資企業市值縮水導致。
截至2020年6月,軟銀仍持有24.8%的阿里巴巴股權。因阿里股價下跌,因去年出售阿里股票再加上阿里巴巴股價較去年跌近四成,軟銀所持阿里巴巴股票價值在其總資產中的比重已從上年的59%下滑至不足28%。
愿景基金賬面大幅虧損則主要由6月30日上市的滴滴和4月30日上市的韓國電商公司Coupang市值下滑導致。
中國曾是孫正義大舉押注的市場,但在日益加強的互聯網監管面前,孫正義選擇調整投資區域以分散風險。孫正義此前在8月的財報會上表示,中國在軟銀愿景基金對外投資的比重最高占到23%,在二季度末已降低到11%。
盡管軟銀多次對外澄清將繼續投資中國,不過在本次財報會上當被問到是否擔心中國科技企業的監管風險時,孫正義表示,將把愿景基金投資中國標的的比重控制在20%上下,并認為這一比重風險可控。
2017年起,孫正義先后成立兩期愿景基金并迅速網羅全球獨角獸。孫正義稱自己不會放棄現有的“進攻性”投資策略,仍將積極、快速地投資全球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獨角獸,不過選擇降低投資額度和投資快速成長的中小公司,以此分散風險。
財報會上,孫正義表示,愿景基金二期單筆投資上限設為200億日元(不足2億美元),與愿景基金一期時動輒豪擲數十億美元的做法大相徑庭。截至目前,軟銀愿景基金二期和軟銀拉美基金已投資超過276家拉美企業,愿景基金一期則總共投資92家企業。
在愿景基金剩下的投資標的中,孫正義認為英國芯片架構公司Arm和日本最大支付企業PayPay是軟銀風暴中的希望。2020年底,軟銀曾宣布計劃作價400億美元,將手中的芯片架構企業Arm賣給英偉達。孫正義預計,Arm賣給英偉達的計劃如果順利實現,將有望給軟銀帶來5萬億日元的收益。不過這項交易目前正面臨英國和歐盟的反壟斷審查,也還需獲得中國及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
孫正義還宣布計劃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回購不超過14.6%的流通股,并將這些股票注銷。
這并不是孫正義第一次用回購支撐股價。2020年,在孫正義面臨WeWork引發的巨大危機后,孫正義變賣資產來支持2.5萬億日元股票回購計劃,此舉推動軟銀估值從疫情期間的低點反彈逾兩倍。
今年以來,軟銀股價較4月高點已跌逾40%。11月9日,軟銀集團收報每股6808日元,較前一日上漲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