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北京證券交易所今日正式開張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鮮花著錦,隆重上市。這一天,必將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9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是對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戰略部署,為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北京證券交易所呱呱墜地,就肩負起了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歷史使命,責任重大,擔子不輕。
我國地域廣闊,經濟體量大,企業類型和層次豐富多樣,既有大型的傳統和現代高科技企業,也有大量中小企業和科技企業;既有盈利穩定的成熟型企業,也有尚處于創業創新階段的未盈利企業。過往多年,我國資本市場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完善,從服務國企改革起步到頂層設計文件公布,從主板設立到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相繼推出,注冊制改革有序展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成形,質量日益提高。然而,由于企業規模、發展階段等原因,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較弱,需要金融體系持續改進和深化服務,給予特別支持。設立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是繼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和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之后,資本市場的又一重要制度改革,它意味著我國科技創新的融資鏈條延伸得更長,服務實體經濟有了更精準的供給。
北京證券交易所首批上市公司中,有71家從精選層平移而來,架構擴張和名稱改變只是一小步,對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探索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中國方案”而言,則可謂是一大步。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有以制造業為主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有戰略新興產業中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以及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類型多樣,各有特色。從掛牌公司到上市公司的升級,讓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有了新的內涵,站上了新的起點。
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功能定位與其他板塊、交易所有著天然錯位。滬深主板主要服務于大中型企業,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定位“三創四新”,而北京證券交易所緊緊圍繞服務中小企業,突出“更早、更小、更新”,體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與此同時,北京證券交易所與其他交易所、板塊之間不是彼此割裂的關系,而是科學分工、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北京證券交易所不但可以從其他板塊注冊制改革中汲取經驗,也可以通過轉板機制,加快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互聯互通,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紐帶作用。
在市場內部,以精選層為基礎組建的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形成了“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基礎層、創新層是基礎,承擔規范培育功能,源源不斷為北京證券交易所輸送優質上市資源,這是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滬深兩家交易所明顯的差異之處,也是其獨具特色之處。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決定公布后,各方迅速投入到開市籌備工作中,效率之高令人印象深刻。與此同時,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在資本市場迅速產生了“化學反應”:公司調研突然多起來了,券商做市積極性高漲,有的券商拿出真金白銀入股公司,資產管理機構則設立“專精特新”基金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各方圍繞北京證券交易所展開業務布局,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既給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發展助力,也給資本市場其他參與各方創造了潛在的巨大機會。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義之重要毋庸多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眾人劃槳,久久為功。我們相信,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新興力量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方面大展宏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壯闊事業,今天剛剛站上一個新起點,未來定會有更多華美篇章。
祝福北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