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在A股上市后,截至目前,已有兩年多時間未有期貨公司實現A股IPO。然而,近日兩家期貨公司的不同舉動,有望打破期貨公司A股IPO的“空窗期”。
日前,永安期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意味著永安期貨即將成功登陸A股市場。11月16日,永安期貨發布初步詢價結果及推遲發行的公告,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17.97元/股。同時,將原定于11月16日舉行的網上路演推遲至12月7日,原定于11月17日進行的網上、網下申購將推遲至12月8日。
另外,中國中期也于近日發布關于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公告,意味著在長達10個月的努力后,國際期貨借殼中國中期上市的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北京一家期貨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期貨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對資本金的需求急劇提升,通過上市來拓寬融資途徑成為期貨公司努力的路徑。不過,能否最終獲得A股市場“入場券”,還要看期貨公司的具體經營情況,能否達到上市門檻。從上述兩家期貨公司“一進一退”的結果,可以看到期貨業呈現出的差異化競爭態勢。\
國際期貨借殼上市夭折
自去年12月份永安期貨首次在新三板申請停牌后,業內對期貨公司上市的關注度便有所提高。一方面,自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上市后,業內再無第三家期貨公司實現IPO;另一方面,永安期貨作為頭部期貨公司,上市后市值和業務規模都將得到大幅擴容。永安期貨近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距離A股上市又進了一步。
與之相比,中國中期則于近日發布了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公告,預示國際期貨借殼中國中期實現A股上市的愿景夭折。從公告內容來看,中國中期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是由于重組事項復雜,所需時間不足,導致公司決定終止。
北京一家期貨公司的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期貨借殼中國中期實現A股IPO的“夢想”由來已久,這次努力用時長達10個月之久,最終仍以失敗告終。與之對比,永安期貨在新三板摘牌后成功闖關A股IPO。兩家公司的“一進一退”,凸顯期貨行業差異化競爭的格局。
“永安期貨作為頭部期貨公司,無論是公司市值還是業務量,都排名比較靠前。國際期貨近些年發展勢頭明顯不足,尤其是在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方面,沒有更多的成績值得炫耀,因此這兩家期貨公司比拼IPO的結果很明顯。雖然上市不是終點,但上市后可借助資本力量,搶占更好的賽道。”該期貨公司高管表示。
多家期貨公司為上市努力
在2007年7月16日首次提出收購計劃以來,關于國際期貨擬借殼中國中期上市的討論就不時出現,但一直未有實際進展。隨著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先后上市,期貨公司A股IPO總算開閘,為國際期貨借殼中國中期實現A股上市帶來了更大希望。但意想不到的是,此次的努力最終仍化為泡影。
記者對相關信息梳理后發現,除永安期貨和國際期貨在努力爭取上市外,上海中期、新湖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也在爭取。據了解,上海中期為了能夠順利實現A股上市,也選擇從新三板摘牌。按照永安期貨走過的路徑,在新三板摘牌后即可申請上市。
深圳證監局也比較支持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加快上市。日前有消息稱,深圳證監局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通過交易所上市、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引入優質股東等方式充實資本,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一家期貨公司的高管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期貨公司實現A股上市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除了要符合監管要求外,期貨公司上市的目的也很重要。由于期貨公司的股東背景有所不同,每家期貨公司的業務著力點也不盡相同。雖然期貨公司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開展了很多業務,但有些期貨公司的成果還不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