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到市場有需要了再去研究,而是要掌握市場和行業發展的趨勢性,產品的配方必須早做準備。”對于微波介質陶瓷業務的快速發展,朱田中認為并非是自己“先知先覺”,而是燦勤科技在電子陶瓷領域的厚積薄發。
談起電子陶瓷,燦勤科技董事長朱田中如數家珍:“我做了30多年的電子陶瓷,對陶瓷的微觀結構、特點特性等非常了解,尤其對不同物理條件下電子陶瓷的特點有比較深的研究。”
這位從業30多年“老瓷匠”燒制出的陶瓷,雖不具備傳統瓷器那般的溫潤如玉,卻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加速器”——數千萬只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讓5G宏基站的小型化、輕量化、低成本成為現實,進而承擔起5G傳輸的重任。
在朱田中看來,不管是物理條件的變化,還是性能指標的要求,亦或是行業發展的研判,最核心的出發點仍是如何做好電子陶瓷。“電子陶瓷的配方和制備是底層技術。只有底層技術做厚做實,才能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和客戶需求開發的產品做細做精。”
在朱田中這位行業“老兵”的帶領下,早已是國產電子陶瓷領域“尖兵”的燦勤科技,在今天又多了一個身份——科創板“新兵”。
研判趨勢占先機
“3G時代末期,我們相比進口產品趕上一些,到4G時代幾乎能與海外公司平起平坐,5G時代就一路領先。只要用心深入研究,就會有很多機會。”朱田中的寥寥數語展示出燦勤科技從追趕到領跑的歷程,也令人對這位“老瓷匠”數十年深耕電子陶瓷領域而心生敬佩。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朱田中就開始從事壓電陶瓷諧振器、壓電陶瓷濾波器等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在壓電陶瓷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成型、金屬化、調頻等技術經驗,并開始涉足微波介質陶瓷粉體和介質濾波器、介質諧振器的研制工作。
“電子產業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要有備無患。產品研發和技術儲備不能坐等市場的需求,否則會來不及響應。”朱田中說,這也是他多年來秉持的發展理念。燦勤科技得益于介質諧振器的國產突破,成功進入通信行業市場。2012年,朱田中又一次前瞻性地主導燦勤科技的介質濾波器的研發工作,埋頭鉆研6年才成功量產5G基站介質波導濾波器。
如今的燦勤科技已經是國內外知名的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供應商,其主要產品包括介質波導濾波器、TEM介質濾波器、介質天線等元器件,主要用于射頻信號的接受、發送和處理,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雷達和射頻電路、衛星通訊導航與定位、航空航天與國防科工等領域。
“金屬腔是用空氣為介質傳播信號,微波陶瓷就是以陶瓷為介質,因為陶瓷的高介電常數(空氣的介電常數為1),所以體積、重量、成本都有巨大的優勢。另一方面,陶瓷的原材料常年穩定,即便用到一些白銀,其價格波動也有限,原材料的穩定性和成本可控性也具有優勢。”朱田中介紹道。
優勢明顯的介質波導濾波器不僅讓燦勤科技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也獲得了成長的空間。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燦勤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1億元、14.08億元、10.42億元。作為燦勤科技客戶之一的華為,為提高其5G基站射頻器件供應鏈的安全性,通過全資子公司哈勃投資持有燦勤科技本次發行前4.58%的股份。
厚積薄發顯底氣
對于微波介質陶瓷業務的快速發展,朱田中認為并非是自己“先知先覺”,而是燦勤科技在電子陶瓷領域的厚積薄發。“不能等到市場有需要了再去研究,而是要掌握市場和行業發展的趨勢性,產品的配方必須早做準備。”
經過多年的積累,燦勤科技已掌握超過150種介質陶瓷粉體配方,技術成熟度高。其中,進入商業化批量應用的介質陶瓷粉體配方有60多種,能夠滿足頻率在18GHz以內各類介質波導濾波器等產品的應用需求。
作為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燦勤科技先后參與制定行業標準4項,取得18項發明專利。公司的“耐高溫天線的研發及產業化”和“5G通信用介質濾波器”獲得國家級榮譽。
“這些配方就是燦勤的資料庫和儲備庫,只要應用場景出現,就能很快投產。”朱田中介紹,電子陶瓷是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材料基礎,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隨著近年來集成化、薄型化、微型化趨勢明確,尤其半導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中高端電子陶瓷材料和元器件的重要性凸顯,市場空間與日俱增。
電子陶瓷粉體配方固定和成熟的難度超乎想象。“需要通過不斷的驗證,只要一個參數不達標,整個配方的研發就會失敗。從單一的配方到建立配方體系,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精進的過程。”朱田中說。
在燦勤科技未來3年具體發展計劃中,創建一流的電子陶瓷材料研發平臺成為首要目標。在電子陶瓷材料領域,燦勤科技將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擴充微波介質陶瓷材料體系,支撐超低頻、超高頻射頻介質濾波器、天線等產品的應用。此外,公司還將依托現有的研發體系和經驗,拓展電子陶瓷材料應用新領域,著力開發HTCC、LTCC等可應用于半導體領域的先進陶瓷材料。
“就像是從種大米開始準備一頓飯,燦勤是從陶瓷粉體配方開始做產品。陶瓷粉體是后續產品的原材料,直接影響產品的性能指標。”朱田中說,“這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這些經驗對燦勤而言都是寶貴的。”
正向研發展實力
如果說燦勤科技配方體系的持續充實是“厚植沃土”,那么產品體系的不斷精進就是“扦插嫁接”。
“從初期的設計,到找到合適的配方,再到做成完整符合性能指標的產品,以及后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驗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朱田中表示,只有自主掌握電子陶瓷的粉體配方和制備工藝,才能針對不同的客戶要求靈活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而且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可控。
面對5G建設的不斷推進,燦勤科技計劃在擴建產能、改進工藝、拓展種類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推廣介質濾波器、天線等射頻器件的市場應用,向上一步成為5G射頻無源器件的綜合供應商。此外,朱田中和燦勤科技還將眼光投向了萬物互聯應用市場,依托介質陶瓷材料或壓電陶瓷材料等基礎材料,開發一批滿足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市場需求的射頻器件。
當問及是否擔心產品被逆向工程時,朱田中表示,正向研發與逆向工程存在本質性的差異。“大部分逆向工程的產品是不完美的,總體性能可能接近,但始終缺乏細致的研究。因為過程中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微量參雜等很難檢測出,再比如燒結的溫度、工藝的參數、溫升的曲線、模具的設計,甚至是擺放的位置都直接影響產品的優劣。”
在陶瓷粉體材料的燒結工藝上,燦勤科技通過20余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沉淀,能夠成熟控制過程中各項參數,并不斷優化工藝提升胚體的可靠性、電性能和物理性,燒結工序的良品率最高可達到99.3%以上。同時,燦勤科技掌握了成型工藝,產品良品率再進一步提升。
“我們在一次成功率、大批量生產、良品率等指標上有明顯的優勢,這意味著成本相比同行要低很多,毛利率有保證。”朱田中表示,“燦勤要在電子陶瓷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