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地之融合,集人才之精英,禾潤而昌盛”,北交所上市公司禾昌聚合的企業價值觀充滿哲理。
通過與公司董事長趙東明的交流,記者發現,禾昌聚合的發展正契合這一價值觀:公司憑借深耕改性塑料行業二十多年的“專”,始終瞄準行業發展趨勢,注重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如今已發展成為產品應用領域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同時涵蓋家電、通信、電動工具、電氣、交通運輸等領域的規模企業。
技術創新打造先發優勢
趙東明在學生時代就攻讀改性塑料相關專業,畢業論文也與這一領域有關。自1999年6月成立以來,禾昌聚合已經在改性塑料行業發展了二十余年,是較早進入改性塑料行業的企業之一。
改性塑料究竟是什么?它與普通的塑料又有什么區別?據介紹,塑料本身是一種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而改性塑料就是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礎上,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方面性能。
近年來,全球改性塑料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其在汽車、電子、包裝、建筑等領域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加大。禾昌聚合擁有改性聚丙烯、改性工程塑料、改性ABS等多種類型產品。“改性塑料相較普通塑料更強韌、更耐磨、更耐腐蝕,阻燃性更高。尤其是在汽車輕量化、綠色環保等行業趨勢下,客戶對塑料材料的要求更高,禾昌聚合的產品恰恰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趙東明對記者介紹道。
趙東明認為,禾昌聚合發展到今日的規模,一是離不開技術創新,二是離不開優質的服務。“公司的核心技術在于配方上,針對這塊我們要‘鉆進去’,做得好;其次,客戶不在多而在于服務好,要以客戶為導向進行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趙東明表示。
憑借深厚的技術開發能力、優質的產品性能及快速響應能力,禾昌聚合在汽車零部件、家電零部件等領域積累了一批優質而穩定的客戶資源。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公司與國內汽車主機廠的一級供應商開展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進入了相應主機廠的供應鏈體系;家電零部件領域,公司與著名家電生產商和專業為家用電器配套的家電零部件企業達成廣泛合作。
憑借出眾的技術創新實力,目前,禾昌聚合擁有專利55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公司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了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復合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蘇州市汽車用改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項認定。
有了良好的客戶基礎及區位優勢“打底”,禾昌聚合營業收入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35億元、5.70億元、8.01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取得了亮眼的業績,實現營收4.79億元,同比增長53.38%;實現凈利潤4334.44萬元,同比增長104%。
募資擴產 厚積薄發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我國塑鋼比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報告顯示,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改性塑料的使用量遠遠多于鋼鐵,并遠超世界使用改性塑料的平均水平,而中國改性塑料使用量僅占塑料使用總量的30%,國內市場空間非常廣闊。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2年,我國改性塑料行業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
目前禾昌聚合的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零部件、家電零部件領域,這兩個行業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趙東明表示,近年來全世界的汽車輕量化需求不斷提高,輕量化成為了車用材料的主要發展方向;其次,智能家電時代已經到來,消費者對家電需求進一步提高。這些行業趨勢都有望拉動改性塑料用量增長。
為了更好地應對行業發展趨勢,讓禾昌聚合在自身領域徹底站穩腳跟,公司選擇了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北交所開市運行后,禾昌聚合平移成為北交所上市企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禾昌聚合公告披露顯示,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投入到年產56000噸高性能復合材料項目中去,這個項目是對公司現有優勢產品產能的擴張和技術的改造升級。公司將通過引進先進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生產技術理念,組建高效率的產品生產線,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客戶對高性能產品的需求。
作為上市公司掌舵人,趙東明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需求高速增長,汽車輕量化也勢不可擋,禾昌聚合有義務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還將在可利用、可回收材料領域‘動腦筋’,因為現在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也是一大發展趨勢,這也將成為一大增長點。”
趙東明表示,作為2015年就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掛牌期間禾昌聚合的治理越來越規范,新三板為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企業也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對于未來公司的發展趙東明也非常有信心,在北交所上市后,企業也會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堅定地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