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又上熱搜了,這次的新玩法是:拉好友、退押金。
什么“邀請好友,幫你退押金”“好友下單獎勵”“10元特惠充值”等花樣,這哪是拉好友幫忙,這是拉好友“共享”入坑啊!
據央視網,用戶本應享有無條件退押金的權利,卻到處流露著“龐氏騙局”的味道,ofo缺乏退錢的能力算是明牌了,但缺失了退錢的正確態度,無底線出牌,是惹了眾怒。
一千多萬名ofo用戶在排隊等著退押金,按一個用戶99元算,估摸有十幾億,按退押金速度估算,據說有988年。
類似的神操作不止一回了:此前,網友自曝假裝外國人不但押金被秒退、還收到致歉信,ofo被指區別對待用戶,頗不真誠;季卡自動續費,還找不到解綁的端口,通過客服,才成功取消;上線“天天返錢”活動,號稱“無需排隊”,綠色通道實則關卡重重,還間接誘導消費;為多個第三方分期網貸平臺引流……
在花式退錢手法中,誠意難見,套路滿滿。
再比如,它設計出繁瑣的流程,讓你燒腦地計算提現次數,花費時間精力挑選返現力度大的商品, 而且增加收取押金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充值10元,退押2.5元,要想退更多押金,就要花更多的錢,坑更多的朋友。
如此設置,像是在勸你這錢別要了,不要的話,只能損失99或199的押金,堅持要的話,可能損失更多。
監管部門明確要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原則上不收取用戶押金,押金歸用戶所有,運營企業不得挪用。運營企業應及時退還用戶押金,不得拒絕、拖延退還,或設置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技術門檻。”
ofo還屢屢被處罰,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多次被下發限制高消費令,但退款仍然進展緩慢,幾近停滯。
對ofo來說,回避問題于解決問題無益,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有困難想辦法解決,真心實意地解決。
有的人直播帶貨還欠款,有的人跨界轉型謀新生,不是說讓你也直播賣貨,別人的風格路數不一定適合你,而是說退錢的路千萬條,就是別套路!
ofo上演的又一次鬧劇,是我們再次反思這種商業模式的契機——
例如:押金池里的錢“不翼而飛”問題,不只是創始公司疏于管理甚至“大手大腳”的問題,而是缺少對資金進行第三方監管的正確經營理念,更是對用戶的錢喪失了敬畏心,始于套路,終于套路,在欠錢不還中把自己演變成了“大爺”。浪潮退去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再例如:缺少“硬核”的商業模式如何能抵御危機?被資本吹這么大泡沫,最后卻一地雞毛,它本質上難言共享經濟,而是一種交押金的“租賃經濟”。風口過后,連破產變現的抵押物都少得可憐。這對不少企業都是一種反面典型。
ofo不僅損害了一千多萬用戶的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的誠信度。
我們用戶,也要在嗆水中學會游泳,增強識別套路的眼力見,不再那么輕易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