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援建的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無人機照片)。
王明亮攝(新華社發)
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處于關鍵節點的共建“一帶一路”指明方向,謀劃路線。自這一重大國際合作倡議提出以來的8年時間里,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向世界證明了價值和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提出8年。8年來,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碩果累累,向世界證明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價值和意義。”意大利洛倫佐·梅迪奇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法比奧·馬西莫·帕蘭迪在媒體撰文指出。
截至2021年9月,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到10.4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作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成果,中歐班列已實現月行千列、年行萬列。截至2021年10月底,已鋪畫73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5個城市,累計開行超4.6萬列。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給所有參與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美國麥肯錫公司對在8個非洲國家的上千家中國公司進行的實地調查表明,這些公司中“89%的員工是非洲人,為非洲創造了近30萬個就業崗位”。牙買加《集錦報》刊文說,通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牙買加的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得到了現代化改造。相關貸款優惠多,對民眾有利。據報道,牙買加南北高速路全長67公里,翻山越嶺,施工難度大。中國企業用3年時間完成施工,實現了位于牙買加南部的首都金斯敦與北部旅游重鎮奧喬里奧斯之間的高速連通。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的報告顯示,在尼日利亞的20家中國制造業企業中,當地雇員比例平均為85%,“就業本地化的大趨勢顯而易見”。
歐洲也有切身體會。《德國交通報》網站刊文說,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歐中之間的鐵路貨運量在過去5年內增長5倍,且這種強勁發展勢頭還在持續。“共建‘一帶一路’使歐亞兩個大陸更緊密聯系起來,促進雙方經濟發展與繁榮。”德國《交通周報》網站援引奧地利聯邦鐵路集團總裁安德烈斯·馬特的話說:“毫無疑問,共建‘一帶一路’對奧地利以及整個歐洲都有著重大意義。”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科·范德克利在澳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官網上發表文章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就業、出口、稅收和技術,面對當地缺少技術勞工的情況,中國企業會提供技能培訓以解決相關問題。“簡而言之,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真正的利益,促進了經貿往來。”
美國《外交官亞太時事》雜志網站刊登評論文章指出,各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激發了經濟活力。蘭德公司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提升,貿易往來更加繁榮,工業化進程加速,“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好處顯而易見”。
“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項目之一”
美國《新聞周刊》文章將“一帶一路”稱為“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項目之一”。斯里蘭卡“一帶一路”組織聯合創始人瑪雅·瑪筑仁和亞西魯·拉納拉賈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以合作共贏的方式,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并以和平和友誼的方式,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促進全面交流。西班牙《起義報》網站刊文說,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切實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還加強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聯系。
截至2021年11月,我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日本、意大利等14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有關合作理念和主張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的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釋放,“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8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也遭遇到某些別有用心國家的質疑。不過,公道自在人心。美國《外交官亞太時事》雜志網站刊登評論文章說:“中國從未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開展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美國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網站也發表題為《美國國會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存在哪些謬誤》的文章指出,美國領導人不應將“一帶一路”倡議妖魔化,而應該認識到它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熱烈反響的原因。“一帶一路”對全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為南半球國家帶去資金與基礎設施,同時極大拓展了加強商業、金融和文化聯通性的全球公共產品。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日前刊發英國東亞問題專家湯姆·福迪的文章說,共建“一帶一路”尋求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將眾多國家和地區聯通起來,以實現共同發展。中方倡議廣受歡迎,是由于中國對相關投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推進項目時,中國可以協調相關企業或金融機構參與。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計劃從明年1月起在全球投資5至10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這是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以來,美國政府實施的首批海外基建項目。不過,正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接受采訪時所表示的,美國的做法進一步證明了“一帶一路”是正確之路、未來之路。
“‘一帶一路’必將不斷收獲成功”
面向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繼續為沿線各國和地區帶來巨大機遇。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這一倡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目前,共建“一帶一路”正穩步推進。2021年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9.6%。國際合作也持續發力。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合作近期進展顯著。據拉美社報道,古巴近日正式加入中國倡建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該伙伴關系尋求在利益共享的原則下,打造國際合作和交流的超級平臺。
經歷了全球疫情的嚴峻沖擊后,共建“一帶一路”的韌性和活力越發引人注目。法國國際關系和歐洲地緣政治學者亨利·格羅蘇夫爾撰文指出,面對疫情沖擊,中歐班列逆勢而上。文章指出:“在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受到沖擊的當下,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各方攜手應對更加復雜的全球性挑戰。”
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教授米夏埃爾·許勒爾認為,業界很快會清晰認識到,在當前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帶來的交通系統連通是多么重要。展望未來,許勒爾表示,“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應對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機,還將有助于中亞國家更好地與全球供應鏈相連,并從中受益。長期來看,不管是在亞洲、非洲、歐洲還是世界其他地區,只要各個參與方能以共贏形式合作,“一帶一路”必將不斷收獲成功。
意大利法學家司德法也表示,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還是在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對人類的發展,尤其是對歐亞大陸地區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據統計,“一帶一路”目前在建大型基礎項目數以千計。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幫助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成為人類的“減貧之路”“增長之路”“共同進步與繁榮之路”。
正如意大利洛倫佐·梅迪奇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法比奧·馬西莫·帕蘭迪所說,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釋放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