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良節能再簽下一筆硅料長單,預計采購金額68.04億元。公司11月23日晚間公告,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下稱“包頭雙良”)與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購銷長單合同,約定2021年12月至2026年11月期間向后者采購多晶硅料約2.521萬噸。根據合同,雙方實際采購價格采取月度議價方式,故采購金額可能隨市場價格產生波動。
大步跨入硅片賽道
自今年初邁出第一步正式進軍硅片生意后,雙良節能下半年布局動作更是不斷加緊,上游采購長單與下游銷售長單同步“翻飛”。
9月以來,雙良節能先是由旗下包頭雙良與江蘇中能、新特能源及其關聯方簽訂協議,分別向后兩者采購多晶硅料5.275萬噸和8.22萬噸,預估采購金額分別為112.09億元、174.68億元,合計286.77億元。
隨后,公司又在10月份拿到了2個硅片銷售長單,包頭雙良分別與潤陽悅達以及愛旭股份的3家子公司簽訂合同,后者將分別向包頭雙良采購單晶硅片13億片和21億片,預計銷售金額分別為83.33億元和144.27億元。
到了11月15日,龍恒新能源又擬向包頭雙良采購單晶硅片9.5億片,預計銷售金額65.27億元。
此番和亞洲硅業的合作,可視作公司為后續生產積極“囤料”。雙良節能在公告中表示,為確保已簽大尺寸單晶硅片訂單未來如期交付,公司簽訂了本次采購合同。此舉有利于提前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符合行業特點及公司硅片銷售的市場計劃。
抓住光伏的大發展窗口,雙良節能是“動真格”的。8月,公司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35億元,投向包頭雙良40GW單晶硅一期項目(20GW)及補充流動資金。通過該募投項目,公司將延伸開展光伏單晶硅片業務,從而涵蓋多晶硅裝備制造和硅片材料兩大光伏重點環節。
硅片格局存在變數
“簽單到手軟”幾乎成了近期光伏企業“搶料潮”的一個縮影。據行業數據統計,自今年1月以來,各廠商的硅料長單簽署量已較去年翻了一番。截至目前,僅保利協鑫、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頭部多晶硅企業與下游簽署的長單合同累計已達147.32萬噸。
硅片賽道如今已聚集了不少“新勢力”,如轉型較早的上機數控、京運通等,都從硅片業務上嘗到了甜頭。今年前三季度,上述兩家公司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89.71%、26.11%,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10.28%、69.83%。
先行者眾,后繼者亦源源不斷涌入。今年10月,光伏產品制造設備商宇晶股份宣布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從事硅棒、硅片業務的子公司;主營化工、農業和新材料的和邦生物也計劃共同投資30億元建設10GW單晶硅片項目。
從邏輯上看,這與光伏龍頭紛紛尋求“一體化”的策略不無關系。而從實際動作來看,“獨立第三方硅片供應商”的概念,已經得到了下游電池廠商的“訂單支持”。譬如,今年6月以來,愛旭股份已先后與廣東高景、上機數控、雙良節能、江蘇美科等“新勢力”簽訂了硅片采購合同。
不過,大量硅片“新勢力”的涌入,也給硅片明年的價格走勢增加了不確定性,“產能過剩”成為業界擔憂。
有光伏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新老勢力最近在硅棒、硅片上的新擴產能都比較多,這個增速很可能溢出下游需求而無法被消化。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硅片降價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從上游硅料的擴產幅度來看,也是沒有硅片這個環節大。這意味著硅片的利潤率會從兩頭被擠壓,之前‘得硅片者得天下’的格局可能會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