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9時,一列滿載著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等貨物的班列從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鳴笛發出,20天后它將抵達俄羅斯莫斯科沃爾西諾站,標志著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建“一帶一路”首個重點項目——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首次開通至俄羅斯中歐班列。
從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五通”設想,8年來,中國同14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連貫東西,溝通南北,獨特的區位優勢賦予了連云港此間的重大歷史使命。8年來,連云港著力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取得不少“實打實、沉甸甸”的業績。
據悉,中國(連云港)至俄羅斯(莫斯科)首發班列共有50車,所運載的貨物主要是來自江浙滬所生產的輪胎、燈具、鞋底、插座等小商品,經由二連浩特口岸出境。
從遠洋貨輪上卸下的日韓等國家的手機、電腦配件等電子產品,也經連云港港的“海鐵聯運”,坐上了開往哈薩克斯坦的火車。這些集裝箱從船上卸下到裝上火車,可以在15分鐘之內完成,國際過境集裝箱作業完全實現了“零等待”。
在一系列制度和技術創新的助力下,今年1至10月,連云港港開行中歐班列514列,平均每天都有1.9趟班列到發,同比增長3.9%。
10月底,上合組織物流園專用鐵路開通,串聯起了園區與國內鐵路運輸網絡、國際中歐班列,貨物經由港口通往世界各地,連云港的交通運輸樞紐更為凸顯。前三季度,園區累計完成物流量3244.4萬噸,同比增長83.35%;物流企業完成主營收入55.86億元,同比增長437.63%。
對連云港來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意味著往來物流運輸,更是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大機遇和沿線民心互通的橋梁。以新醫藥地標產業為例,目前中華藥港一期4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成投用,已招引到生物醫藥上下游企業44家。富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和連云港“一帶一路”強支點的特殊地位,正是這些企業在此“落戶”的兩大核心因素。
今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弗拉基米爾·伊馬莫維奇,被授予“連云港市榮譽市民”稱號,從此成為連云港市大家庭的一員。就在上個月,江蘇海洋大學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馬卡洛夫海洋工程學院揭牌。學業合格者獲江蘇海洋大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外方學位證書,外方學位證書與烏克蘭本國學生所獲學位證書完全一致。
在海上,連云港已與世界上的主要港口加強貿易往來,構筑了“海上絲綢之路航運網”。在陸地,以連云港為起點的新亞歐大陸橋更加暢通快捷,陸海跨境聯運更加高效便利。從“交匯點”到“強支點”,新發展格局下,連云港正深化互聯互通,拓展更多合作領域,努力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