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上海人民廣場一塊廣告牌火了——身穿紅色連衣裙的姑娘,側靠在一輛同樣火紅的自行車上。在她的身后,一只巨大的手高高舉起,手中是一枚印著七彩鳳凰的鑰匙牌,旁邊12個大字——獨立,從掌握一輛鳳凰車開始。
極富沖擊力的色彩,極具時代性的觀點,一下擊中了消費者的心。鳳凰品牌曾響徹神州,甚至成為“國車”代名詞。
30年后,鳳凰自行車再度風靡。每年,數百萬輛使用先進材料與工藝、充滿未來感的鳳凰自行車駛入千家萬戶、世界各地,自行車已不是當年模樣,七彩鳳凰光彩依舊。
“涅槃,是鳳凰的品格。經過多次改革,我們已經探索出一條發展新路;通過數次資產收購、產業整合,我們為進一步騰飛做好了準備。我們有信心,有著120年歷史的鳳凰自行車,將再次振翅翱翔。”近日,上海鳳凰總經理郭建新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涅槃:用改革蹚新路
鳳凰自行車,在上世紀90年代,是絕對的實力象征,騎著“二八大杠”的拉風程度,不亞于現在開一輛豪華轎車。鳳凰牌名滿天下,上海鳳凰也成為當時上海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鼎盛時期,上海鳳凰貢獻了上海全市GDP的1%,堪稱“滬之重器”,并在1993年10月登陸資本市場。
可好景不長,受行業環境等多因素影響,“鳳凰”很快落難了。
在1994年創下利潤過億元紀錄后,上海鳳凰的經營急轉直下,到了1996年直接虧損了4930萬元。據當時的職工回憶,虧損的消息如同平地一聲驚雷。而隨著經營業績的下滑,困惑、失望、彷徨、悲觀的情緒在公司蔓延,“鳳凰”這一老字號品牌甚至只能用“貼牌”來求生存。
“幾乎一夜之間跌落谷底,后來自行車都不自己生產了。本世紀初,鳳凰自行車的質量是真不行,都是代工廠做,然后打上鳳凰標。我們一度以為,上海鳳凰撐不下去了。”郭建新回憶說。
幸運的是,“鳳凰”落到“金山”上。2005年,上海鳳凰劃歸上海市金山區。在當地的鼎力支持下,2010年,上海鳳凰以自行車運營實體——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為平臺,引入民營資本、實施混改。自此,上海鳳凰走上了浴火重生的道路。
“現在市場關注的混改,早在10年前我們就實施了,并且獲得了成功。”上海鳳凰一位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搞活機制,上海鳳凰很快重整旗鼓。在國內,公司自建了江蘇、天津生產基地,將絕大部分自行車轉為自產,那個曾經結實耐用的鳳凰車又回來了。同時,公司在設計、營銷等多方面發力,再次成為兩輪行業的領跑者。
“這幾年,我們的自行車銷量持續高增。這里還要特別說明一下,我們也做共享單車,但每年也只有100余萬的量,而且我們有意控制占比。共享單車僅僅是我們的業績補充,近千萬銷量的大頭,都是印著七彩鳳凰的鳳凰車。”郭建新告訴記者。
目前,鳳凰自行車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在海外市場,特別是在俄羅斯、德國、挪威、瑞士、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銷量均大幅增長。2021年鳳凰車出口歐美市場全年訂單同比增長近60%,占公司出口總量的三成。
振翅:不只是自行車
如果將上海鳳凰的再度崛起,僅僅理解為從百萬輛自行車,回到百萬輛自行車,那顯然是不夠的。
走進上海鳳凰的展廳,記者發現,有些自行車顯得特別酷炫,車架也非常特別,一問才得知,這些是鋰電助力自行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海鳳凰鋰電助力自行車是出口歐美市場的拳頭產品,今年產能開得很足,經常供不應求。
在自行車領域,鋰電助力自行車是個新事物,其以電機、電池作為輔助動力,搭載智能傳感器系統,根據騎行者腳踏力的大小,給予動力輔助,是實現人力騎行、電機助力一體化的新型交通工具。
“由于鋰電技術持續進步,價格和電容量明顯改善,鋰電助力自行車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郭建新告訴記者。
普通自行車一般運用場景在3公里范圍內,而鋰電助力自行車采用電能作為輔助動力源,極大延展了兩輪車的出行半徑,切中了中長途通勤場景的需求,也更加適合戶外長距離休閑騎行,在節能減排和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更是受到歐美市場的熱捧。
“我們發現這一產業趨勢后,很快集中資源組建高標準的鋰電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聯合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加大變速系統、傳動系統、電機系統、電控系統、動力電池、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發投入,推動鋰電助力產品的制造工藝和電助力系統持續優化,實現產品結構的系統升級。”郭建新說。
今年上半年,上海鳳凰全球鋰電助力產品出口增長近8倍,鋰電助力產品已成為“鳳凰”體系中增速最快的品類。
除了發力新品類,上海鳳凰還把自行車產業鏈做深做透。目前,公司與眾多上游零部件企業開展緊密合作,共同參與制訂自行車國標和地方專有產品團體標準,規范生產工藝,協同提升零部件的研發制造能力。同時,公司在南方和北方都建設了核心生產制造基地,聚合外觀涂裝、車架前叉、鏈條輪轂制造、模具制造、紙箱制造等上游制造資源,形成產業鏈優勢,從源頭確保零部件品質符合標準。
“未來我們將深度參與上游產業鏈,運用包括并購、參股、品牌合作、技術合作等在內的多種手段,不斷深化整車廠與核心供應鏈的協同發展,維護供應鏈穩定,努力將上海鳳凰打造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自行車產業集群。”郭建新說。
高飛:擁抱國潮大勢
在展廳,有一輛車格外引人注目:充滿張力的曲線,好似龍騰鳳舞,車身繪制著云紋、水紋,旁邊銘牌上寫著3個字——國禮車。
2018年,上海鳳凰接到生產作為國禮的鳳凰車任務,從6月22日到10月7日零瑕疵交付,歷經108天,上海鳳凰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在造型涂裝上,上海鳳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與鳳,形成了獨特的龍騰造型,輔以云、水,這也是中國的自行車廠商第一次在自行車上選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圖案、色彩)。在產品材質上,上海鳳凰選用Ti-3AL-2.5V鈦合金無縫管作為車架管材的創意,使國禮鳳凰車在韌性、塑性、硬度、耐高溫、抗腐蝕方面上具有明顯優勢。
“國禮車是一個任務,也是一次嘗試,我們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同時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品牌的價值所在。”郭建新自豪地說,這是中國制造的一次文化演繹和品牌展示,代表了中國自行車設計制造的水平。
國禮車是國貨浪潮的一朵精彩浪花。隨著中國制造實力不斷增長,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熱衷選購國貨產品,文化自信也回到了國人的心中。
“上海鳳凰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具備鮮明的國潮屬性。”郭建新說。
在他看來,上海鳳凰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制造升級、產品升級、品牌升級正梯次展開。上海鳳凰將國潮文化與傳統工藝創新相結合,研發設計符合年輕用戶喜好的,擁有獨特個性、與眾不同的出行新品。同時,全球市場中,中國制造正越來越受歡迎,國潮將隨著中國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傳播到世界各地。
曾經的上海鳳凰,是引以為傲的民族品牌,是“百年功勛企業”,也是“上海制造”的典范;現在的上海鳳凰,與時俱進。而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創新融入自行車產品的上海鳳凰,將在國潮中成為新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