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需求的增長,推升了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進而推動新一輪原材料的擴產潮到來。
11月30日晚,杰瑞股份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瑞新能源”)與廈門嘉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趙金保、張力、賴桂棠(以下統稱“嘉庚創新實驗室趙金保團隊”)簽訂了《合資協議》,各方將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共同推進硅碳純品、氧化亞硅純品及硅基復合負極材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此前一天,龍佰集團宣布,為抓住鋰電池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的布局,公司全資子公司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佰利”)擬投資35億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
時代財經注意到,杰瑞股份與龍佰集團原本都不是專門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企業,一個是全球油氣設備龍頭,另一個是鈦白粉行業龍頭,如今都將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押注”在了鋰電池負極材料上。
12月1日,杰瑞股份以上漲2.74%報收40.10元,龍佰集團以上漲0.68%報收28.15元。另外,負極材料三家比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貝特瑞、中科電氣和璞泰來,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分別是330%、221%和58%。
擴產速度超出預期
自1991年全球第一只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由日本索尼推向市場以來,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已走到第30個年頭。
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主要有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4部分組成,其中,負極材料主要影響鋰電池的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
當前鋰電池產品的應用領域包括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儲能和其他領域。
隨著新能源車大賣,帶動負極材料出貨提升,使得諸多以前不涉及負極材料的企業也開始紛紛加入賽道之中。
11月30日晚,杰瑞股份作為一家享譽全球的油氣設備龍頭也開始加快了布局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步伐,其公告稱,公司與嘉庚創新實驗室趙金保團隊合資設立硅基負極材料公司,旨在共同致力于硅碳純品、氧化亞硅純品及硅基復合負極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市場推廣、新技術迭代、工廠建設、商業化市場應用。
浙商證券分析師王華君認為,該事項將有利于促進杰瑞股份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發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負極材料市場的競爭力,把握未來鋰電池市場的廣闊機遇,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此之前,杰瑞股份已經在今年9月宣布在甘肅省天水市投資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并在2025年之前預計投資約25億元。
12月1日,時代財經致電杰瑞股份,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稱以郵件答復相關問題,但是截至發稿時尚未有回復。
據時代財經了解,杰瑞股份在甘肅天水的負極材料項目目前還需取得能耗指標,以及用地審批、環評審批、施工許可等前置審批手續,能否實施及實施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無獨有偶,鈦白粉行業龍頭龍佰集團在11月29日晚也宣布,子公司河南佰利擬投資35億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將分三期建設,一期、二期分別建設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線,三期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線。
12月1日,時代財經致電龍佰集團,其證券部一位人士表示,“董秘張海濤正在開會,可以發郵件給他。”截至發稿時,未有郵件回復。
負極材料擴產的現象并非個例,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包括貝特瑞、中國寶安、石大勝華、易成新能、硅寶科技、百川股份,以及杰瑞股份、龍佰集團在內的8家上市公司在今年都宣布了投資或者擴產負極材料項目。
時代財經制表
11月26日,神馬集團、禹州市人民政府、大唐河南發電有限公司宣布簽約建設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初步計劃一期投資10.5億元,建設3萬噸/年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5億元、利稅3.5億元左右;之后2至3年,陸續投資30億元,逐步打造年產10萬噸高端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再經過3至5年,累計投資60億元,打造年產20萬噸的高端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
“不僅如此,還有即將登陸創業板的寶武碳業的石墨化爐已經開始裝爐,這說明它的負極材料項目已經正式投入試生產。”12月1日,某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向時代財經透露,華控賽格在內蒙古的負極材料項目目前也已正式進入投產階段,還有江西正拓能源與美聯集團合作的年產4.5萬噸新能源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11月份也在江西宜春簽約落戶了,現在負極材料擴產的速度超出了預期。
從人造石墨到硅碳
鋰電池應用市場快速增長,導致鋰電池需求增長,帶動鋰電池產業鏈上游負極材料等行業快速發展。在鋰電池的成本構成中,負極材料約占10%,而負極材料的性能直接決定著鋰電池的性能,因此選擇什么材料就顯得很重要。
2020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約36.5萬噸,同比增長約37.74%,增幅較大,主要是因為鋰電池需求大幅增長。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景氣高企,2021上半年,國內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33.5萬噸,同比增長15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最高。
“目前鋰電池負極材料可以分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以及一些新型材料,如硅碳、中間相碳微球、鈦酸鋰等,但主要是人造石墨的使用比較大。”上述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目前也有公司開始在負極材料使用硅碳,“特斯拉已經將硅碳負極應用于Model3,就是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然后其負極容量和單體能量密度都提升了。”
不過他也坦言,現在國內能夠將硅碳負極材料進行產業化的不多,基本上都在初期階段。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部分上市公司開始投資硅碳負極材料項目。
圖片來源:iFind截圖
11月11日,硅寶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告,計劃總投資5.6億元,在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設立全資子公司硅寶科技(眉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1萬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4萬噸/年專用粘合劑生產基地、鋰電材料研發中心。
11月3日,石大勝華宣布,公司1000噸/年硅碳負極材料生產裝置及配套的儲運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并通過竣工驗收,后續進入試生產階段。
據時代財經了解,石大勝華的硅碳負極材料生產技術來自美國HICO公司。
另外,翔豐華、璞泰來等公司均處于中試階段,更多企業則是技術儲備階段。
翔豐華董秘葉文國11月18日在回復投資者時表示,公司開發的硅碳負極材料產品處于中試階段,已具備產業化條件。后續若有市場需求,公司將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相應匹配批量生產。
璞泰來11月1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硅碳負極材料產品研發已完成第二代,其相應產品在和下游客戶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認證。“公司將在持續進行研發和產品的迭代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
萬聯證券分析師黃侃認為,硅碳負極材料因其比容量大,能極大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新一代負極材料的發展方向。鋰電碳硅負極材料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負極材料,是三元正極材料最佳配套負極材料。相比于石墨負極材料而言,碳硅負極材料最大的優勢在于比容量提升,看好行業未來發展。
概念股價格已飛上天
全球來看,2019年中國負極行業產量占比超過63%,已經完成進口替代,并加快全球供應。國內石墨負極前三名分別為貝特瑞、江西紫宸(璞泰來的子公司)、杉杉科技,2020年市場份額分別為20%、17%、16%。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預計石墨負極材料需求為48萬噸,“我們預計到2025年達到134萬噸,規模達430億元,5年CAGR高達27%,其中人造石墨規模超300億元,占比71%。”
由于負極材料的需求增長,其概念股也在二級市場上受到了追捧。
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前海開源新經濟、海富通改革驅動、信誠新興產業、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泰康人壽公司投連行業配置型投資賬戶,以及東方阿爾法優勢產業基金“聯手”增倉了中科電氣,使得該股票在今年三季度上漲了25%。
12月1日,中科電氣以上漲0.77%報收39.30元。今年以來,中科電氣的股價已經上漲了221%左右。
另外,在今年三季度,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基金增持了璞泰來;上海沖積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沖積積極成長1號私募基金增持了貝特瑞;華泰證券增持了百川股份。
今年11月17日,貝特瑞在接待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嘉實基金等9家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董秘張曉峰表示,公司的擴產計劃主要是根據下游市場需求變化及自身對市場預測來決定擴產安排。“目前來看,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儲能市場,都處于高增長的階段,且需求有進一步加速的趨勢,公司在惠州、天津、常州等基地都有相應的土地儲備,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啟動新的擴產計劃。”
12月1日,貝特瑞的股價為166.31元,璞泰來的股價為177.85元,百川股份的股價為16.87元。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璞泰來上漲了58%,貝特瑞上漲了330%,百川股份上漲了185%。
圖片來源:通達信軟件截圖
另外,硅寶科技今年來上漲了40.60%,股價為24.31元。
“說實話,負極材料上市公司目前估值都不便宜,股價都飛上了天。”上述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雖然目前市場對鋰電池概念股的追捧很熱烈,但是也不代表沒有風險,一旦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或者技術路線更迭,對于這些上市公司來說,都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