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公司Viasat擬2022年初開始發射ViaSat-3星座,三顆Ka波段的衛星能覆蓋幾乎整個地球,計劃為商業航空公司、商務飛機提供機載互聯網通信服務。Viasat商業航空部副總裁兼總經理Don Buchman日前表示,對Viasat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機載通信市場,中國市場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超過美國成全球最大航空市場。
Viasat從事高通量寬帶衛星技術的研發和推廣,1994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2011年發射第一代衛星ViaSat-1。2017年發射的第二代ViaSat-2衛星容量比第一代翻倍,覆蓋范圍是原來的7倍。
Viasat表示,繼ViaSat-1、ViaSat-2衛星后,第三代衛星ViaSat-3星座計劃于2022年初開始發射,由3顆超高容量地球同軌(GEO)衛星組成。每顆ViaSat-3衛星能提供1000GB/秒的全網通量,將成為目前地球同步軌道上容量最大的單顆通信衛星。這三顆Ka波段的衛星能覆蓋幾乎整個地球,計劃為商業航空公司、商務飛機提供機載互聯網通信服務。
除建設高軌衛星星座,Viasat也在低軌衛星星座方面布局。Viasat表示,2020年5月,Viasat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提交了由 288 顆近地軌道衛星組成的非靜止軌道(NGSO) 衛星星座修改提案,每顆衛星的運行軌道高度和傾角分別為 1300公里和45°,使用Ka和V波段頻率。而在那之前一個月,FCC還批準了Viasat由20顆衛星組成的中地球軌道(MEO)星座的申請。
Viasat告訴記者,多頻段、多軌道、混合網絡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 “我們設想該系統將使用更小、更安全的LEO/MEO星座,為更具效率的GEO添加低延遲組件。”
目前Viasat已為全球2000多架飛機提供機載上網服務。Viasat數據顯示,從2014年初正式提供機載寬帶商業服務以來,其累計為超過230萬次飛機航班提供寬帶上網服務,超9000萬乘客使用Ka寬帶上網。
今11月,Viasat宣布,其與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建成移動衛星網絡。該移動網絡部署了Viasat機載通信(IFC)設備,并在Ka波段中星-16衛星系統上工作。系統已建成可用,可滿足進出中國領空的國內外航空公司空中互聯網服務需求。
Viasat全球航空部門資深總監Tim Barba表示,Viasat的全球航司客戶很快可以在飛入、飛越以及飛離中國時享受高質量的流量服務,中國的航司也很快就可以使用Viasat的全球衛星網絡系統。
根據《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0年底,我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3903架,比上年底增加85架。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飛機能夠為旅客提供客艙網絡服務,其中,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飛機同時具備了空中接入互聯網能力。但Viasat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金國平表示,全球商用飛機的機載互聯網裝載比例為34%,中國的IFC發展仍然較緩。
Viasat商業航空部副總裁兼總經理Don Buchman表示,對Viasat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機載通信市場,中國市場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超過美國成全球最大航空市場。全球范圍內目前能夠提供機載互聯網通信的飛機數量一直在增長,預計到2029年將近有60%的全球活躍機隊能夠提供機載互聯網通信。
“中國空中互聯網服務業已經來臨,今天的旅客不單單希望能夠在空中獲得互聯網,他們更希望能夠獲得與地面相媲美的互聯網服務,即使乘飛機也不意味著從此與世界失聯,無法使用互聯網。”Don Buchman表示。
他認為,機載互聯網通信也能為航司帶來收益,幫助航司構建品牌,提升旅客品牌忠誠度。同時提高效率,幫助技術人員、維修人員工作,減少一定的航空延誤。提供實時天氣更新,更好管理航線,減少燃料使用。“我們可以在遠程醫療方面有很大提升,當旅客有需要時我們可以迅速反應,有了實時更新系統、信息系統以及電子飛行包,機組人員可以隨時拿到第一手消息。”
今年11月,Viasat以73億美元收購全球移動衛星通信服務提供商Inmarsat,合并后的公司打算將兩家公司的頻譜、衛星和地面資產整合成一個全球高容量的空間和地面混合網絡,提供涵蓋Ka、L和S頻段的廣泛頻譜許可組合,除19顆在役衛星外,另外10顆正在建造的衛星計劃未來三年內發射。全球Ka波段覆蓋范圍包括極地計劃覆蓋,以支持帶寬密集型應用;L波段支持全天候彈性和高度可靠的窄帶和物聯網連接。
“我們現在有更好的頻段,有更好的資產,通過對Inmarsat的收購,我們可以利用兩家公司的頻段衛星以及資產來打造更棒的互聯網服務。”Don Buchma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