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生豬期貨出現連續下跌,目前2201合約已跌破15000元/噸整數關口。期貨日報記者近日采訪多位市場人士了解到,生豬期貨價格承壓下行,究其原因在于需求端預期較為悲觀。
光大期貨生豬分析師呂品表示,從最近生豬現貨價格來看,雖然價格有所下跌,但是幅度有限,交割基準地河南現貨價格仍然處于17元/公斤以上的階段性高位,因此2201合約基差已經擴大到了2300元/噸以上,表現出市場對于春節前后豬價走勢的悲觀預期。
“生豬期現貨價格自本年度4月開始,累計跌幅已超過50%,三季度養殖端虧損一度為歷史之最,生豬產業鏈能繁母豬、仔豬及育肥環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去產能。”金信期貨玉米生豬分析師宋從志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近日,各大上市豬企陸續公布了11月生豬銷售簡報,其中牧原、溫氏、新希望月度出欄量環比下降26.3%、34.3%、24.1%。“雖然11月生豬出欄量較10月下降明顯,但是仍然處于歷史月度出欄量高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豬市場供給充足,預計傳統需求最旺的12月出欄量環比將有所反彈。”呂品說。
“出欄速度有所放緩,側面反映出供給壓力最大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其中仔豬價格作為先行指標,已經出現較長時間的反彈,一定程度上說明能繁母豬的減少以及補欄積極性的回暖。”宋從志表示,基于能繁母豬配種受孕到生豬出欄大致需要10個月的時間,從官方數據來看,此輪能繁母豬存欄高點在2021年6月,對應2022年4月之前,生豬出欄環比、同比有望增長,并再次迎來高峰。但當前出欄體重已經大幅下滑,大肥豬供給壓力大概率小于本年度上半年,同時進口豬肉大幅下滑,也令明年豬肉邊際供給壓力減輕。
此外,他還表示,終端消費也在低價刺激下顯著回歸,尤其是當前綠葉菜及禽肉蛋價格處在歷史同期偏高位置,令豬肉消費性價比大幅提高,這從屠宰企業開機率已顯著回升可以得到驗證。在供需環比均出現顯著改善的情況下,預計中期內豬價重心將逐步上移。
“隨著南方腌臘季備貨臨近尾聲,肥豬需求將面臨斷崖式下跌,各地頻發的新冠疫情也對生豬社會需求產生較大影響。”呂品認為,由于需求端是本輪豬價反彈的最大驅動力,因此當需求端增長出現多因素制約時,期貨盤面就表現得更加劇烈。此外,根據現行的生豬期貨交割規則,2201合約明年1月下旬期價的均值可反映2月底至3月初的生豬價格,屆時將是全年豬價最為低迷之時,因此2201合約成為最近盤面做空的主陣地。“后市需要持續關注消費量的變化,預計冬至前需求大概率不會出現過度下跌,現貨端出現不計成本拋售現象的可能性較小。在2201合約貼水超過2300元/噸的情況下,繼續追空風險較大,建議投資者在需求端出現明顯拐點時再行入場。” 呂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