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放自如”,這是寫在君禾股份總經理張君波辦公室里的一幅字。
抽取、增壓、輸送,從事水泵制造近20年,將水“提起”再“放下”的過程在君禾的廠區里不斷上演。而對于張君波來說,業務板塊“孰提孰放”、智能生產“何以自如”的問題,不僅是其打磨企業“質量”的關鍵所在,更是一門需要不斷精進的學問。
去廠區“溜達”一圈,幾乎成了張君波每天的固定流程。一圈下來,除了收獲超過5000的步數,山水相映、漫步其間的好心情,他還能獲得幾張實時更新物料明細、計劃數量、工作效率和環節不良率等指標的生產看板圖。
“今天塑料清水潛水泵的良率數據是不是有點異常?排查一下是什么原因。”還沒走到辦公室,張君波已經收到了生產負責人的線上回復。他朝記者擺了擺手中的手機,“車間的工作情況現在可以‘一手掌握’了。”
張君波把這種統攬全局的“掌控感”歸功于一整套嚴密運行的“工業大腦”。今年,君禾智能科技產業園家用水泵擴產項目正式竣工投產。基于全新的“智慧大腦”,君禾股份“長出”了動線流暢的廠區輪廓、干凈整潔的車間樣貌、高大立體的倉庫身形、靈活翻飛的機械臂手……按照張君波的話來說,“公司業務發展自此駛入了快車道”。
“放”的抉擇:讓主業更聚焦
業務聚焦于水泵之前,君禾股份及其前身曾進行過很多嘗試。“上世紀80年代初,我父親最開始起家靠的是寶塔溫度計。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注塑機模具開出來的六和塔造型,里面放上一個溫度計。當時剛剛改革開放,這類旅游紀念品相當暢銷。”張君波表示,“塑料筷子、萬年掛歷、燈罩外殼等等,各種各樣的小玩意我們都做過。”
然而,隨著周邊義烏小商品城等集聚市場的崛起,散兵游勇式的“打法”逐漸喪失了競爭力。求變,迫在眉睫。張君波回憶道:“1997年左右,我們給一家公司做水泵的配套設施,第一次接觸到了浮子開關。那時候的原型機是意大利的,一個開關賣20元。我們自己開模具,給他們供貨的價格是6元。”
“1999年算是公司發展歷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張君波解釋道,“一方面場地有限,另一方面公司當時業務中修枝機、割草機等產品的占地比較大,必須要有所取舍,最后我們選擇了保留水泵作為自己的主業。”
“放下”五花八門的‘趕潮’產品,將全部精力集中于做好水泵這一件事上,君禾股份收獲了時間給予的回饋。
目前,君禾股份主要產品已涵蓋潛水泵、花園泵、噴泉泵及深井泵四大系列800多個規格型號產品,取得多項國際認證,并與安海、凱馳、OBI(歐倍德)、翠豐、安達屋、富蘭克林等客戶建立了直接合作關系。根據《中國通用機械泵行業年鑒》,公司2017年、2018年出口交貨值排名均居行業第2位。
財報顯示,自2017年上市至2020年,君禾股份營收已由5.78億元增至7.38億元,歸母凈利潤從5628.17萬元躍升至9730.6萬元。
“提”的邏輯:讓拓展有支點
“過去我們常說自己是家用水泵制造商,現在這個說法不準確了,今后商用水泵肯定會是我們很大的一塊業務。”張君波篤定地表示。
12月3日,君禾股份披露定增結果,發行對象包括張君波、宗信投資、龍隱投資等共9家,募資總額約5.18億元,擬投向商用專業泵產業化項目、商用專業泵研發中心項目、營銷網絡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介紹,公司商用水泵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略高于家用水泵。商用水泵整個市場容量預計會是家用水泵的3到4倍。通過橫向拓寬業務范圍,將產品應用到商用、農用、養殖等更多領域,君禾股份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
在產品品類覆蓋更多領域的同時,張君波亦十分看重對既有市場的“深挖”。“現在國內建筑增壓、農用灌溉、海水養殖等行業對水泵需求都在不斷提升,內銷市場越來越大,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
“瞄準商用泵這塊蛋糕,也絕不是我們拍腦袋的決定,而是有客戶需求和先期訂單作為支撐的。”張君波表示,這是公司在原有水泵工具類、DIY類家用消費品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的業務延伸。“這次決定進軍商用泵,其實是客戶主動找上門來,拿著訂單問我們是否有意嘗試這一塊。”
如今,“提”的成效已轉化為“貨真價實”的業績。今年上半年,君禾商用泵部分產品實現銷售出貨5.9萬臺,完成銷售額1451.89萬元;直流智能類產品銷售額4511.34萬元;公司自主品牌實現銷售額992.36萬元,其中線上銷售達544.85萬元,同比增長103.72%。截至6月末,公司在手訂單4.43億元,同比增長228.15%。
“智”的運用:讓生產更自如
站在高達34米的立體倉庫前,懸空機械抓手從幽暗處走來,輕巧抓取貨品后又重新隱沒于深處,張君波感慨:“這才是真正的現代工業之美。”
參觀過程中,張君波向記者介紹,這片位于寧波奉化的君禾智能科技產業園今年6月落成,內建有水泵形狀的總部大樓、智能研發大樓、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2萬個倉位的立體智能物流倉。基于5G、邊緣計算、數據分流等新興技術,該廠區可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對生產過程的全流程把控,是當地首個智能制造平臺。
在設計之初,智能制造、機器換人、數字化工廠的理念就已滲入新廠區建設的每個細節。“不管是產線規劃、車間排布還是物料運輸,所有的位置和動線都是精心考量過的,為之后全面鋪開自動化做好準備。”張君波笑著說,“未來可能不同廠房之間的運輸也要無人化了。”
“關于自動化、智能化的探索,君禾算是走得比較早的。2008年,我們就上線了ERP系統,并試水小批量、柔性化生產流水線。隨著公司步子越邁越大,這2年我們開始大力推進MES/T100系統,以適應當前發展中產生的一些新需求。”張君波表示。
與此同時,公司注塑設備流水線、鋁鑄數控精加工自動化生產線、沖壓設備自動化生產線、電機自動組裝線、水泵總裝項目流水線等,也已基本竣工投產,進入產能爬坡階段。
“硬件”加快落地的同時,基礎研發能力的提高、員工操作熟練度的提升,以及生產技術的改善等,則是君禾股份著力提高人均生產效率的“軟件”。新廠區內“獨立成棟”的研發中心,如今擁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公司在原有物理檢驗基礎上,新增了化學檢驗、鋰電檢驗等方面內容,并積極擴充研發人員隊伍。截至6月末,公司共擁有各項境內外專利208項。
“過去產能一直是公司發展的掣肘,現在我們建起了更寬敞、更智能的生產基地,擁有了涵蓋水泵電機、注塑件、鋁制配件、電纜線及水泵產品組裝和檢測等一體化的產業鏈,還摸到了一個廣闊市場的入口。”談到未來,張君波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