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至今已有月余,整體運行平穩。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新生的證券交易所,北交所開市一個多月以來整體表現符合市場預期。未來,隨著優質公司不斷涌現、投資人逐步入場和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北交所的歷史性投資機遇值得期待。
滿月年化換手率近500%
成交活躍度持續保持高位
橫向來看,北交所成交活躍度持續保持高位,開市滿月的年化換手率近500%。據Wind數據統計,北交所開市滿月日均成交額為21.77億元,相較北交所1000億元左右的流通市值,開市滿月的日均換手率達2%,年化水平已超480%。
縱向來看,對于新設市場,開市初期成交放量、之后逐步趨穩是一個普遍現象,需客觀看待。一方面,新設市場開市初期往往會有新股批量上市,而新股會帶來大量增量投資者參與交易;另一方面,新設市場開市初期市場關注度較高,會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以今年科創板上市新股為例,各個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換手率高達75%,次日平均為47%,第三日為33%,每天成交額按30%-40%左右的速度衰減。從北交所開市以來的運行情況看,也符合這一普適性規律。11月15日開市首日,10家新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額累計41.13億元,占比超四成,換手率平均達到60%。隨著新股熱度下降,市場成交額則隨之正常回落。
當前,北交所總共有82只股票,在定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情況下,股票盤子規模相對較小,全市場總市值僅為2400億元、流通市值為940億元。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隨著北交所新股陸續上市,市場隨著新股帶動和規模的逐漸增加,預計流動性和成交金額將會繼續同步放大。
“作為一個新生的證券交易所,北交所開市一個多月以來整體符合市場預期。”諸海濱分析稱,總體來看,股票流動性顯著改善,橫縱對比都達到了預期效果。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申購新股和北交所主題基金均積極踴躍,公募、券商、保險、信托多類型專業機構資金等也積極入市,開展調研工作。近期部分優質細分龍頭公司更是因信息披露充分而得到價值重估。
股票收益率較高
機構資金積極入場
不同于其他新設市場,北交所是由精選層平移設立。觀察北交所股票的漲跌,要充分考慮2020年7月份精選層設立以來股票持續交易的客觀情況。
自9月2日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截至12月24日,北交所82只股票平均上漲30%,其中,精選層平移的71只股票平均上漲22%,11家新上市公司股票平均上漲83%。北交所的股票收益率整體不錯。
不過,自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以來,82只股票平均下跌7%。諸海濱認為,“主要原因是前期快速上漲后的回調,同時,在此期間境內外資本市場在疫情反復的影響下,整體處于波動調整態勢。”
當前,北交所82只股票的靜態市盈率平均為41倍,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為70倍、60倍。考慮到前三季度北交所股票凈利潤增速高達33%,預計2022年初各個公司年報披露后,業績的增長會進一步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的上漲打開空間。
從近期各類公告中也能看到在開市后的調整階段,部分專業機構開始積極入市布局。
12月17日,全國股轉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北交所副總經理張梅在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交所上市研討暨“育英計劃”發布會上表示,北交所開市以來,存量公募基金、QFII、社保基金等專業機構持續入場。這也意味著,除了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外,之前備受大家關注的各類專業機構已經入市。
具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近期披露大量接待投資者調研的公告。北交所開市短短1個月來接待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35家,而9月份以前,精選層掛牌一周年里僅12家接待機構調研。此外,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也受投資者青睞。首批8只主題基金全部實現半日超募,且已陸續進入建倉階段。
市場初期特征顯現
專家稱投資機遇值得期待
通過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在全球尚未出現成熟模式。新三板經過8年探索,逐步走出了一套發展模式。北交所的設立,更是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開了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天花板”。北交所自設立消息宣布后,僅用了74天就實現了平穩開市,體現了市場建設速度和各方的大力支持。
“不過,市場還處于規模積累初期,二級市場量價的表現整體反映了市場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諸海濱分析稱,具體來看,上市股票還以精選層平移股票為主,新股供給偏少,可交易股票不多。雖然投資者開戶數已超460萬,但對市場各類交投機制和股票的熟悉程度還不高,參與度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與交易所配套的各類制度還在建設過程中,包括混合交易、融資融券、指數、指數化產品等。隨著市場建設的不斷完善,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諸海濱認為,長遠來看,北交所后備軍豐富,57家已受理企業和187家處在輔導中的公司研發強度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4.84%、4.87%。有理由相信,隨著優質公司不斷涌現、投資人逐步入場和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北交所的歷史性投資機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