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備受矚目的北交所以放量普漲收官。在11月15日開市伊始經歷過一番低迷調整之后,12月以來北交所逐漸走出“賺錢效應”,特別是12月份最后一周,總共有59只北交所股票漲幅超過10%,近日持續強勢的森萱醫藥更是飆升超105.85%。
來自全國股轉的數據顯示,開市以來,北交所日均成交額較2021年8月精選層增長3.04倍;2021年北交所全市場股票平均漲幅98.90%,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初步發揮。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新生的北交所在新的一年中會有更嶄新的發展,在制度上后續有望落地包括融資融券、混合交易、轉板、可轉債、優先股、北證指數等。
最后一周59只股票漲幅超10%
12月份最后一周,北交所股票呈現放量普漲的局面,漲幅超過10%的股票就有59只,占比達到72%。其中,漲幅超過20%的股票有11只,包括森萱醫藥、大唐藥業、鹿得醫療、五新隧裝、流金歲月等。
其中,領漲的龍頭股森萱醫藥一度連續漲停,全周累計漲幅達到105.85%。其本周連續5個交易日登上龍虎榜,東方財富證券三家營業部成為炒作主力,包括拉薩東環路第一證券營業部、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和拉薩東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
來自全國股轉公司的數據顯示,開市以來,北交所日均成交額較2021年8月精選層增長3.04倍,日均換手率1.79%,整體年化換手率為434.26%,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特征;2021年北交所全市場股票平均漲幅98.90%,市場財富效應初步顯現;投資者數量超475萬,是北交所設立消息宣布前的約2.8倍;存量公募基金入市交易,8只新設主題基金全部超募,社保基金、QFII已經進場,機構投資者加速布局。創新層和基礎層獲得有效帶動。全年成交額同比增長19.76%,10只指數全部上漲;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擬定向發行次數和募集資金環比增長1.96倍和1.14倍,2021年全年擬定向發行募集金額同比增長超54%。調查問卷顯示,96%的掛牌公司對新三板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過去一年,市場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結構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清晰,運行質量顯著改善,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初步發揮。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過去一年,新三板始終貫徹改革主線。平穩運行精選層,公開發行、連續競價等基礎制度經受住市場檢驗。成功完成北交所設立開市,試點股票發行注冊制,構建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和需求的業務規則體系,突出精準包容、靈活普惠特色;擴大投資者規模,持續推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QFII等機構投資者入市;堅持北交所、新三板一體發展,堅持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發揮層層遞進優勢,落地轉板機制,構建全鏈條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體系。持續深化新三板改革,推出可轉債制度,優化創新層投資者門檻,建立與區域股權市場對接機制。隨著改革措施落地,新三板市場基礎進一步夯實,市場生態發生了積極向好的根本性變化。
在周運南看來,2021年的新三板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平穩落地的精選層在開年前后順利地完成了艱難的磨底階段,在首個精選層年報季的優異業績的刺激下,迅速帶領新三板走出了“黃金坑”,迎來了一波年報大行情。隨后在精選層擴容、轉板上市以及深化改革的預期下,新三板繼續一路震蕩盤升。隨著9月2日“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官宣的橫空出世,新三板迎來了“改革最強音”,申請北交所企業必須是“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企業”的特殊化制度設計,強化了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的層層遞進的梯度培育成長體系,讓新三板的發展前景豁然洞開,直接表現為精選層板塊的集體上漲和新三板9月份做市指數漲幅高達44.01%。
后續有望落地多項制度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今年是新三板大發展的一年,其深改的突出點就是在精選層的基礎上搞了北交所,使得新三板的成績得到很大提高,融資能力也得到了增強,市場的活躍度也有了相應的提升。應該說,新三板從創始到現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過這么多投資者的關注。市場上評價總體上也是正面的,大家都覺得這是中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中國中小企業獲得資本市場支持的一個重要通道,以及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的進展。
“就北交所的情況來看,雖然開市時間不算很長,但是發展應該說還是很迅速的,并且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系列制度,而且結合了中國的市場特色,也基本得到認可。應該說現在北交所還處于一個發展的早期階段,還有一定的陣痛,比如說投資者隊伍還比較小,機構投資者占比不高,上市公司的表現并不真正穩定或者說價值中樞還沒有完全能夠形成等。但我想,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對北交所既不能拔苗助長,希望它一夜之間長成參天大樹,但同時也應該積極地予以推動,從現在情來看,穩中求進應該是北交所的一個重要的發展原則。北交所怎樣能夠保證好質量,培育更多優秀中小企業,這是大家希望在它明年工作當中能看到的成績。”桂浩明說。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北交所資產與資金端的終極生態遠未形成,用現階段的市場生態理解北交所,一定會產生很大的誤區。北交所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以及目前處于創新層、基礎層符合北交所門檻的1200多家公司,也就是北交所后續的第一批預備隊,都是此前“老新三板”(北交所設立前的新三板)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雖不是說都不好,但相比于各行業中“獨角獸”公司(已實現多輪股權融資,IPO目標港股、美股、科創板的公司),北交所第一批預備隊在人才、創新等很多緯度上還是有差距的。
不過,北交所的長期價值要遠大于短期價值。張奧平表示,目前北交所表現出了穩中求進的態勢。其近期在參加路演時,發現基本所有公司都將北交所定為IPO路徑規劃的終點(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更快的實現上市融資發展、以及理解北交所價值的投資機構股東“倒逼”等),其中也不乏已經實現多輪融資的行業獨角獸公司。
周運南的看法則更樂觀一些,其認為,2022年的新三板將會“乘風破浪會有時”,隨著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帶動和“反哺效應”的呈現,新一年的創新層企業家數將創新高接近2000家,新掛牌企業也將更加勇躍,掛牌企業總數將重新恢復到7000家之上,企業定增、優先股、可轉債等融資更頻,市場整體活躍度大幅增長,市場主體的參與感、獲得感大幅提升。
周運南表示,新生的北交所在新的一年中會有更嶄新的發展,在制度上后續有望落地包括融資融券、混合交易、轉板、可轉債、優先股、北證指數等;在上市方面,將發揮注冊制的優勢,在現有82家上市公司基礎上吸納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公司總量有望突破200家;在合格投資者方面,隨著北交所投資魅力的放大,很快就會突破500萬戶,公募基金等大型專業機構入場步伐會加大加快;在市場活躍度上,交易量必將突破北交所開市首日成交金額95.73億元,再創新高;在企業發展上,再融資、轉板、并購重組等工具都將助力上市公司快速發展。堅信北交所將勇挑多層次資本巿場改革重擔,打造高質量的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展望2022年,全國股轉公司也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仍處建設初期,新三板規范培育功能有待夯實,面對形態多樣、需求多元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精準性、針對性服務還需大幅跟進,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高質量建設好北京證券交易所依然任重道遠,市場改革發展仍然需要社會各界、市場各方的廣泛支持和包容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