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市場天平開始傾向于低估值品種,但關于高成長賽道抄底的聲音也不時傳來。市場人士表示,低估值品種的超額收益本質上還是來自于估值修復,持續上漲受到較多條件約束;高成長賽道的比較優勢會隨著財報陸續披露而得到驗證。在低估值板塊階段性修復后,投資機會主要還是在硬科技小盤成長方向。
估值提升空間有限
近期低估值品種展現出超額收益,背后是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落地。
貨幣政策方面,自2021年末以來,央行相繼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以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今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并將推動提前下達額度在一季度發行使用。與此同時,浙江、山東、福建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穩增長政策。
過去幾年,每當低估值品種和當時的市場主線收益剪刀差拉大到極致時,低估值風格都會爆發,但難言持續性。那么,該如何看待本輪低估值行情?
中銀證券認為,本輪低估值行情受益于政策刺激,引發估值修復,但行情高度取決于業績,板塊自身的估值提升空間有限。且一旦板塊漲幅過大,容易透支全年的業績增速。
還有觀點認為,2014年A股所處環境與當前類似,具有借鑒意義。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2014年以金融地產基建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風格全面占優。一方面得益于貨幣信用環境和地產政策,帶來金融地產板塊觸底反彈;另一方面也順應了2012年底至2014年2月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充分演繹后,市場重新調整結構、平衡風險敞口的需求。
成長風格性價比漸顯
關于低估值和高成長之間的風格轉換,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兩種風格并存,處于動態平衡中。目前,大金融板塊的風險偏好已明顯提升,但在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環境均呈寬松狀態下,成長股的估值彈性也有望受益。
經過近兩個多月的調整,成長股的估值已不是主要問題,性價比開始顯現。
據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測算,以中信成長、中信穩定代表當前兩類風格,目前中信成長處于過去一年估值分位8.34%的位置,而中信穩定處于過去一年估值分位85%的位置,成長股的相對估值分位優勢已經凸顯。“從2021年兩類風格盈利估算,中信成長風格的歸母凈利潤增速要明顯好于中信穩定風格。”嚴凱文表示。
復盤歷史上幾次寬松周期,東北證券策略團隊表示,當前“寬貨幣、穩信用”的宏觀環境不會改變A股中小盤成長占優的風格。寬松周期對市場的影響更多來自于其對行業基本面、市場流動性的改變,并不逆轉中小盤的成長景氣度。
對于高成長賽道的布局時點,市場分歧較大。中銀證券認為,雖然未來一段時間仍有估值擾動因素,但不構成趨勢性的壓制因素,因為高成長賽道的決定因素是業績高增長的持續性。建議春節假期前適當左側布局。
中金公司認為,成長風格大幅殺跌可能告一段落,但不必著急抄底,布局時機或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
把握春季行情
結合當前宏觀環境以及市場結構,后市該如何布局?
東興證券策略分析師林莎表示,目前,政策預期催化、基本面改善的行業是確定性最強的主線,包括宏觀和微觀數據共同指向的基建行業,同時關注低估值行業的估值修復機會。
方正證券表示,在低估值板塊階段性修復后,機會主要還是在硬科技小盤成長方向,相對估值不高,資金并不擁擠,且有新興產業投資擴張的產業邏輯值得關注。
2022年初的調整主要集中于龍頭公司,各板塊中的小盤股受到沖擊并不大。創業板估值分化程度創近三年新低也體現出市場偏好從高溢價大盤股向長期低迷的小盤股持續擴散。同時,從歷史數據來看,當前高景氣行業的估值已經不算太高,估值風險已經得到大幅釋放。
國海證券表示,一季度市場估值提升的阻力最小,春季行情啟動的時間節點大概率就是當下。春季行情要沿著科技產業周期的演繹路徑,特別是重視TMT領域的投資機會,建議關注兩條配置線索。一是政策重點支持的數字經濟,5G通信、大數據中心、物聯網、半導體芯片等細分領域有望成為本輪春季行情的交易主線。二是元宇宙和汽車智能化背景下的軟件開發、IT服務、光學圖像等性價比不錯的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