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大科雅”)將首發上會,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邵憲寶、趙小敏。工大科雅擬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計劃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3013.50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公司擬募集資金5.90億元,分別用于智慧供熱應用平臺升級及關鍵產品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及運維服務網絡體系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0億元、3.04億元、3.08億元、1.45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857.68萬元、6332.37萬元、6172.69萬元、1251.10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171.87萬元、6260.32萬元、5960.90萬元、1073.71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20.01萬元、1512.92萬元、1579.65萬元、-5620.36萬元。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40億元、2.66億元、2.59億元、7356.86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收現比分別為0.86、0.87、0.84、0.51,凈現比分別為0.05、0.24、0.26、-4.55。
公司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可增長7241.88萬元至1.02億元,預計增幅為23.54%-33.30%;公司2021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7200.00萬元至8200.00萬元,較上年增長16.64%-32.84%;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6500.00萬元至7500.00萬元,較上年增長9.04%-25.82%。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2.04億元、2.55億元、3.06億元、3.33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77億元、2.12億元、2.52億萬元和2.7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26%、69.53%、81.80%和189.35%。
報告期內,公司逾期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8182.82萬元、1.20億元、1.64億元、1.74億元,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40.17%、46.91%、47.70%、47.00%。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74、1.57、1.33、0.55,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分別為2.18、2.35、2.45、0.80。
據時代周報報道,根據工大科雅在全國股轉系統上披露的2019年年報,2018年和2019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7億元和2.97億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964.49萬元和6247.99萬元。而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工大科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億元和3.04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857.68萬元和6332.37萬元。對比可見,招股書顯示的2018年和2019年營業收入均高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年報所示數據,歸母凈利潤也存在差異。
擬創業板上市 募集資金5.9億元
工大科雅專業從事供熱節能產品與相關技術服務的研發、推廣及應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熱全面解決方案的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商。公司主營業務屬于大數據與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供熱運行技術的交叉融合應用領域,具體包括智慧供熱解決方案和智慧供熱服務兩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熱解決方案為公司報告期內的核心業務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該業務方向可進一步劃分為兩類:(1)智慧供熱應用平臺;(2)熱網智能感知與調控系統及系列化產品。另外,智慧供熱服務作為公司營業收入的補充來源,具體包括供熱托管、供熱運營、合同能源管理等業務。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股權較分散,不存在單一持股30%以上的股東,且公司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6.55%和14.05%,二者持股比例較為接近,均無法單獨對公司實施控制。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齊承英。作為第三大股東,齊承英直接持有公司11.07%的股份;另外,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科雅達的控股股東,齊承英通過科雅達控制公司16.55%的表決權;同時,作為福東投資、澤勝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齊承英通過福東投資、澤勝投資分別控制公司2.91%和1.23%的表決權;此外,齊承英通過其配偶及一致行動人鄭乃玲控制公司4.97%的表決權,通過其兄弟及一致行動人齊成勇控制公司3.59%的表決權。因此,齊承英合計控制公司表決權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0.32%,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工大科雅擬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計劃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3013.50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邵憲寶、趙小敏。
工大科雅擬募集資金5.90億元,其中2.25億元用于智慧供熱應用平臺升級及關鍵產品產業化項目、1.55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8984.94萬元用于營銷及運維服務網絡體系升級建設項目、1.2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收現比凈現比均低 2020年凈利潤下滑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0億元、3.04億元、3.08億元、1.45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857.68萬元、6332.37萬元、6172.69萬元、1251.10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171.87萬元、6260.32萬元、5960.90萬元、1073.71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20.01萬元、1512.92萬元、1579.65萬元、-5620.36萬元。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40億元、2.66億元、2.59億元、7356.86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收現比分別為0.86、0.87、0.84、0.51,凈現比分別為0.05、0.24、0.26、-4.55。
2020年,公司現金分紅金額為3076.00萬元。
根據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70.90%;實現凈利潤1786.37萬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63.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92.31萬元,相比上年同期約增長79.78%。
結合公司在手訂單、與主要客戶合作情況、潛在客戶的開發情況及2021年下半年的項目執行進度,公司管理層預計:公司2021年度的經營業績良好,全年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均可實現較大增長。
其中,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可增長7241.88萬元至1.02億元,預計增幅為23.54%-33.30%;公司2021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7200.00萬元至8200.00萬元,較上年增長16.64%-32.84%;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6500.00萬元至7500.00萬元,較上年增長9.04%-25.82%。
2020年應收賬款余額3.06億元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2.04億元、2.55億元、3.06億元、3.33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77億元、2.12億元、2.52億萬元和2.7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26%、69.53%、81.80%和189.35%。
2021年6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較2020年末增加2212.81萬元,增幅為8.79%;
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較2019年末增加4004.00萬元,增幅為18.93%;
2019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較2018年末增加3459.28萬元,增幅為19.55%。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金額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積極進行市場開拓,銷售規模不斷擴大;二是公司主要以工程項目形式提供智慧供熱解決方案,客戶以熱力企業和政府供熱主管部門居多,該兩類客戶回款情況通常會受到內部資金周轉、政府部門預算、財政資金撥款進度、項目審計決算流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故其回款具有一定滯后性。
報告期內,公司逾期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8182.82萬元、1.20億元、1.64億元、1.74億元,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40.17%、46.91%、47.70%、47.00%。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74、1.57、1.33、0.55,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分別為2.18、2.35、2.45、0.80。
招股書與新三板數據“打架”
據時代周報報道,工大科雅于2016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于2020年11月摘牌。掛牌期間該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轉系統”)上披露了各年度的年度報告。
根據工大科雅在全國股轉系統上披露的2019年年報,2018年和2019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7億元和2.97億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964.49萬元和6247.99萬元。具體如圖表1所示。
而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工大科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億元和3.04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857.68萬元和6332.37萬元,具體如圖表2所示。
對比可見,招股書顯示的2018年和2019年營業收入均高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年報所示數據,歸母凈利潤也存在差異。
無論是新三板掛牌期間披露的年報,還是最新披露的IPO招股書,在兩份文件的【聲明】中,工大科雅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承諾,報告/招股說明書所載資料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然而,針對上述數據差異,工大科雅在招股書中并未作出相關解釋說明。那么,究竟哪個數據才是真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