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應了那句“鍥而不舍”,節前貨沒搶到不要緊,節后再來“蹲點”補一補。這不,節后第一天,沙河某玻璃廠外就驚現出排長隊拉貨的現象,而這一現象視頻昨日被瘋狂轉發引起了整個玻璃市場的關注。不僅如此,長假過后,玻璃廠家又一次頻頻發出漲價函,少則上調2元/重箱,多則上調5元/重箱,涉及區域有河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
在節前、節后狂撒的“紅包”行情下,玻璃市場整體調漲氛圍較濃,市場樂觀情緒蔓延。對此,昨日微信群有朋友也調侃稱:尊敬的各位新老客戶,請你們扶好坐穩了,2022的玻璃航班馬上就要開始起飛了!后面價格肯定會越抬越高!就是不知道能否起飛成功。
盡管近兩年玻璃市場整體交易節奏已有所打亂,走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路徑。但春節后的這一表現仍舊超出大多數業內人士的市場預期:往年節后排長隊拉貨往往會出現在正月十五之后,廠家也很少會在節后第一時間就發出漲價函。今年玻璃市場漲價從節前一直延續至節后,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
節后玻璃廠外出現排長隊拉貨現象
昨日午后,在記者的朋友圈中,一段關于某玻璃廠外排長隊拉貨的視頻被頻頻轉發,一時間掀起市場熱潮,節后市場再現“搶貨潮”。
記者在第一時間與視頻中的企業相關人士進行了核實,確有此事。隨后,記者又聯絡了發布視頻的友人以及沙河地區的相關業內人士,都向記者證實了此現象的真實性。
“聽說外面的市場都在拉貨,我還沒來得及出門看呢。”沙河玻璃資深人士王強(化名)如是說。傍晚時分,從王強發來的視頻中也可以看到,高速路上,拉貨車一輛一輛駛過,貨架上的玻璃放得滿滿當當。
雖然地產存在“金三銀四”的旺季周期性,但在春節之后立馬出現玻璃廠門口排隊拉貨的現象實屬少見。
對于今年春節后市場中的這一現象,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周小燕解釋說,玻璃廠經過節前貿易商補庫后,庫存壓力不大,廠家資金充足,加上市場氛圍烘托,各區域廠家紛紛發布后續漲價消息,漲價刺激下游囤貨意愿,節后出現排長隊拉貨現象。“節后出現的排隊拉貨這一現象說明市場對后市比較樂觀,囤貨意愿強。”周小燕說。
據了解,往年春節前后,下游需求縮減,廠家出臺冬儲政策,優惠讓利,通常是累庫降價,但從去年開始,廠家出臺保價政策后,貿易商低庫存下囤貨意愿高,出現漲價去庫的節奏。
對于節后下游補庫的行為,沙河某玻璃廠家相關人士表示,該行為是合理存在的。“因為年底對新的一年行情判斷較為模糊,市場更愿意在年后進行補庫,補庫量的多少,取決于訂單情況,不論補庫多少,節后補庫動作是肯定會有的。在正常開工前,下游工廠需要安排裝卸工人先上班,采購一些不同規格的玻璃為開工后加工做準備。”該相關人士稱。
“依往年慣例來看,若春節之前中下游市場已完成了較充足的備貨且玻璃廠家信心高漲,其又并未出臺幅度較強的冬儲或優惠政策,則年后一般不會有過多的投機需求釋放。”招金期貨分析師孫一鳴說。
而近兩年來,年后集中補庫現象增多,尤其是去年同期,幾乎是同樣的情形甚至更為嚴重,其背后的邏輯主要在于中下游對未來市場的積極預期以及根據自身庫存量進行的適時調整。
“本輪因節前下游市場備貨不足,加之廠家累積降價幅度已足夠驚人,在看到市場需求回暖的情況下,下游適當補充庫存甚至加大備貨也是預期之中的。”孫一鳴說。
據孫一鳴介紹,節前玻璃市場下游訂單相對充足,平均有1月以上的訂單尚未完成,加之去年年底悲觀情緒影響下中下游庫存過度消耗,本輪下游積極補庫帶動上游庫存有效去化。同時,上游偏積極的銷售政策也使得下游備貨信心更加充足。
“這輪補庫主要以貿易商補庫為主,加工廠補庫為輔,后續還要看加工廠訂單實際承接情況。”周小燕表示,節后這種操作,主要還是廠家庫存壓力不大,市場對后市比較樂觀。在周小燕看來,廠家庫存不大,貿易商仍有囤貨能力,保價政策的實施,市場對后市比較樂觀,讓漲價得以持續。
玻璃產業鏈企業信心回升
事實上,此次玻璃現貨價格在春節期間便保持持續上漲的態勢。山東、河北、河南等多個地區玻璃生產企業紛紛在春節期間發布漲價通知,幅度大多在2元/重箱,春節之后價格上調幅度也隨之提升至3元—5元/重箱。
“此次玻璃價格的持續上漲,一方面得益于國家對基建板塊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對新基建板塊(例如光伏、新能源車等)的發展支持,使得市場對此產生良好預期。”光大期貨分析師張凌璐表示,除此之外,工信部表示2022年將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再上臺階,未來汽車玻璃市場需求也存在較好預期。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創多年新高、烏克蘭和俄羅斯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進再次大幅提升,玻璃成本端也存在較強支撐。
“為了加強春節后的市場信心,今年從正月初六起就有不少玻璃廠陸續發出漲價函,意在維穩節后市場信心,促進下游采購備貨。”孫一鳴表示,從目前狀態來看,玻璃廠家的銷售策略相對成功,在積極的銷售政策和終端訂單快速回暖的共同作用下,中下游市場信心也在同步回穩。
對于節后發布的漲價,上述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解釋說,上下游企業都在放假,廠家假期中出現短期累庫是在市場預期之內的。然而,開工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假期存貨一搶而光,每家廠家會根據自身產銷情況進行價格調整。產銷好,庫存沒有壓力,調漲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張凌璐看來,目前所有的漲價都是市場對需求的預期、貿易商和下游企業的囤貨行為以及部分宏觀及關聯品上漲所致,且目前來看玻璃原片價格上漲已經開始出現向下傳導至深加工產品的現象,成本在產業鏈傳導個別企業較為順暢,但后續能否持續、下游深加工全面復工后能否繼續向下傳導仍是關鍵。“市場中當前的采購熱情能否持續還需看后期終端地產復工復產情況,實際需求對此次漲價的持續力度和周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此,周小燕也認為,玻璃漲價背后根本還是要看需求的情況,地產竣工需求兌現,玻璃漲價才能持續。
“從當前地產情況來看,有放松的跡象,國家層面和房企都對保竣工和保交付底線達成共識,前幾年大基數的新開工和期房銷售在2021年有一定兌現但還不夠,有望延續到2022年。”周小燕認為,投資者需要關注后續市場加工訂單實際承接情況,以及地產相關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沙河部分玻璃加工廠也發布了漲價函,但下游深加工多數仍在放假中,待正月十五之后才會陸續恢復開工。“只有深加工順利漲價后,原片價格成功傳導至下游加工廠,加工廠利潤得到保證,價格才能健康傳導下去。”周小燕說。
在上述玻璃企業相關人士看來,玻璃漲價持續性還要看產銷情況。“短期來看,問題不大,后續是否持續還要等下游深加工全面復工后,根據接單情況再做判斷。”
“投資者一定要警惕后期需求端釋放不及預期導致的價格回落風險。市場人士在面對這一現象也應當保持理性,例如企業漲價需循序漸進,切忌漲價幅度過大而導致后期的抵觸性回落。貿易商囤貨也需理性,謹防后期需求不及預期導致玻璃庫存貶值。下游及深加工企業面對原料的上漲也應理性對待,綜合自身承受能力進行產品價格調整。”張凌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