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港股強勢反彈,恒生指數領漲全球主要股指。對于港股牛市的期待已經持續了兩三年,不少機構認為,這次港股機會可能不一樣。百億私募重陽投資和少數派投資近日都表示對港股配置價值充滿信心。不過,也有私募機構表示,港股的“政策底”或已現,但“盈利底”還需根據基本面情況再進行判斷。
恒指持續反彈
2月10日,恒生指數上漲0.38%,恒生科技指數上漲0.56%,延續了近期的反彈態勢。年初以來,恒生指數累計上漲6.52%,領漲全球主要股指。
事實上,對于港股牛市的期待已經持續了兩三年。2021年初,市場就曾期待南向資金掀起港股牛市,不過最終港股以慘淡行情結束,恒生指數全年下跌14%,恒生科技指數全年下跌33%。
重陽投資認為,港股近幾年的調整主要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2018年以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港股市場受到了更多沖擊。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和周期性下行壓力,從結構性來看,互聯網及電商板塊面臨用戶增長見頂、流量紅利消失、行業內部競爭等挑戰;從周期性來看,港股無論是互聯網、新興消費板塊,還是金融地產等傳統經濟板塊,都對經濟波動更加敏感。
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2022年,市場將再度審視港股的投資機會,“底部已至”的觀點越來越多。
重陽投資認為,市場擔憂的因素有其合理性,經濟層面的負面因素不會馬上消失。但是,當這些因素顯性化后,需要考慮的是市場價格中已經計入了多少負面信息。在每一輪熊市中,抄在最底部的人永遠是少數,所以很難分析港股的底在哪里,而是需要從長期角度來看現在港股值不值得配置。
從估值水平來看,雖然不能斷定港股的底部已現,但是目前港股對于負面因素的反饋已經相對比較充分,這為后續判斷提供了更大的容錯率。從投資價值的角度出發,港股市場上既有和經濟息息相關的銀行地產龍頭,也有代表未來數字化和醫藥創新方向的優質公司,以及各類新興消費品公司。如果長期看好經濟的基本面,看好數字化升級、醫藥和消費產業的發展,港股目前就是一個可以關注并且長線介入的時間點。
少數派投資也表示,雖然恒指去年表現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墊底,但是隨著近期南向資金和外資的回流,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港股短期可能會呈現震蕩行情,長期配置價值將逐步體現。
少數派投資認為,近期央行的政策顯示了其在穩增長、穩預期、穩信貸等方面的堅定決心。房地產環境也有所改觀,進一步讓金融機構的潛在風險得到了釋放。今年以來,港股中的中資銀行股、地產股逐步迎來估值上的修復行情。另外,現階段港股的互聯網龍頭股相對于歐美科技巨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長期配置價值凸顯,近期南向資金流向也反映出了內資對港股互聯網龍頭股的青睞。
從南向資金的角度看,2021年12月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407.52億元人民幣,今年1月累計凈買入357.53億元。
分歧仍存
盡管積極因素正在顯現,但私募大佬們對于港股后市仍存分歧。有機構認為,港股的“政策底”或已現,但“盈利底”還需根據基本面情況再做判斷。
高毅資產鄧曉峰認為,2021年經濟環境、地緣政治、行業政策等因素對港股市場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港股仍然要消化由于各種因素帶來的資金面的不利影響。港股也會受到全球流動性變化的影響,預計美聯儲加息之后,港股會受到負面沖擊。
不過,鄧曉峰表示,對港股起決定性的因素還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及產業的發展。要回到產業和公司的基本面上去判斷,這是做決策的最根本依據所在。在鄧曉峰看來,港股市場雖然不如A股的產業鏈豐富,但在互聯網、創新藥以及低估值的周期品領域存在差異化的標的。在當前時點,港股還是有投資機會的。
另一位私募大佬盤京投資莊濤則對港股較為謹慎。莊濤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港股和美股走強比較難。他透露,降低了美股、港股的配置比例,幅度是6至8個百分點。“未來當我們覺得基本面和大環境都很好的情況下,才會再度加倉。”莊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