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解禁主要系前期精選層首批掛牌公司股東鎖定期額外延長6個月所致,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份或首發戰略配售股份集中解禁是主要原因。
2月份,北交所首次規模較大的解禁來了。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22年2月份北交所涉及解禁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當前總市值合計1184.63億元。
本次解禁主要系前期精選層首批掛牌公司股東鎖定期額外延長6個月所致,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份或首發戰略配售股份集中解禁是主要原因。
其中,2月9日,森萱醫藥、貝特瑞兩家公司的原始股東限售股份解禁數量分別為34546.62萬股、33181.86萬股,解禁市值分別為76.69億元、422.94億元,解禁市值在公司總市值中的占比分別為88.93%、72.01%。也有部分公司,如吉林碳谷、國義招標、通易航天、華維設計、凱騰精工等公司解禁市值占比較小,在公司總市值的2%以下。
根據北交所發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規定,北交所持股10%以上的股東及控股股東的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大大短于創業板和科創板36個月的鎖定期限。
大量限售股解禁后,相關股東是否減持,是否會給股價帶來影響,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今年1月份至今,已有12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了持股5%以上股東或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計劃公告。
對于減持是否會給股價帶來壓力,市場上卻有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北交所市場減持的壓力并不大,因為相較于科創板與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更高。84家北交所公司第一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平均持股比例超過50%,而科創板為42%,創業板為39%。第一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持股集中度高,總體減持意愿不強。
安信證券諸海濱團隊認為,從時間上和解禁市值的角度可以預期,2022年一季度和7月后將面臨兩次解禁的密集期。“解禁期到來或對相關公司和市場短期內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不過我們要強調的是解禁不意味著減持。A股公司長期的歷史經驗表明,可將股份解禁作為一個觀察產業資本的指標來識別公司價值,特別是關注那些有追加承諾延長限售期的公司。當然長期而言,我們更建議投資者關注北交所公司業績增長的確定性及‘專精特新’屬性,尋找能持續成長的公司,獲取長期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