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來,截至2月11日收盤,股東戶數排名前50的A股,平均漲幅(-0.4%),幾乎跑贏A股各大指數,相比之下,創業板指數的累計跌幅達到17.34%。與此同時,相較于高景氣的“賽道股”,低估值、高分紅板塊和周期性行業取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例如,虎年開市后,中國石油罕見取得了“五連陽”,今年來漲幅已達18%。
隨著藍籌股與成長股分化加劇,目前市場有觀點認為,近期市場風格已實現從成長股向價值股的轉變。那么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轉變的可持續性將如何呢?
周期板塊開年領跑市場
最近,雖然基金重倉的“賽道股”跌得比較多,不過低估值、高分紅板塊和周期性行業卻取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
據Choice數據統計,在16個申萬風格指數中,截至2月11日收盤,今年來只有申萬低市凈率、申萬低市盈率兩個風格指數上漲;而跌幅排名倒數前三的分別為申萬高市盈率、申萬高市凈率、申萬高價股指數。
今年來,高股息板塊也是市場資金聚焦的少數方向之一。據統計,在滬深兩市的核心指數中,今年來紅利指數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截至2月11日收盤,該指數的漲幅達4.21%,而其余核心指數均告下跌。跌幅居前的指數均為成長股集中的科創50、創業板指、創業板綜指、中證1000等。
另外,分行業來看,去年表現強勢的周期股今年來仍然領跑市場?;⒛觊_市后,中國石油罕見取得了“五連陽”。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11日收盤,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只有7個行業今年來累計上漲,漲幅居前的行業分別為煤炭、銀行、建筑裝飾、石油石化、房地產等周期性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藍籌股集中的板塊往往也具有散戶集中的特征。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11日收盤,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后,股東戶數排名前50的A股,今年來的平均漲幅為-0.4%。這一表現幾乎跑贏了A股各大指數。
相比之下,過去幾年“茅族”“寧族”風頭正勁的時候,上述散戶集中的藍籌股卻被市場相對忽視。
據統計,2019~2021年,上述股東戶數排名前50的A股平均漲幅為108.2%,而同期創業板指數的漲幅高達165.7%。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0只股中有14只個股2019~2021年的區間漲幅甚至為負值,其中大部分為“中字頭”企業,例如中國中車、中國石油、中國聯通、中國中鐵、中國電信、中國平安、中國建筑、中國銀行、中國重工等。而今年來這些企業的表現大多跑贏大市,中國石油、中國中鐵年內的累計漲幅都超過了10%。
兩種方式完成風格切換
某保險公司研究所所長表示,近期市場這種低估值、高分紅的市場風格仍然有望延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今年一月份M1增長率是個低點,后面M1增長率會往上走,所以那些和M1增長率緊密相關的,例如強周期板塊中的銀行、地產、水泥股的相對表現就比較強。第二個原因是去年成長股漲得比較多,去年從2月份一直到12月份,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價值股一直跌,成長股則相對強勢,所以成長股里面的獲利盤多,調整壓力也更大。”
西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則向記者表示:“對于市場的風格切換,從歷史上看往往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一種是因為某種風格的交易集中度達到極致,資金博弈加劇而導致出現快速坍塌,隨后資金轉向新的交易趨勢。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由于宏觀環境變化,使得投資者對各個行業中長期的景氣預期發生修正,隨著數據層面逐漸驗證而推動中期市場表現的回歸。”
“這兩種切換模式的差異在于,前者往往是短期的階段性切換,隨著市場情緒冷靜,在較短的時間內市場仍將回歸基本面,類似去年8~9月,成長板塊因為過于‘擁堵’而出現階段性市場切換。后面一種情況則可能是中長期趨勢轉變,意味著未來3~5年的趨勢轉向。但是后者往往需要基本面數據驗證,其切換過程將是漸進式。”他表示。
易斌認為,目前市場發生的變化更傾向于前一種情況:“從當前市場環境來看,雖然宏觀環境尤其是流動性預期正在出現修正,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特別是在當前整體經濟增速偏低的宏觀環境下,保持高景氣的成長板塊仍然具有一定稀缺性,在風格過渡切換后,仍有望迎來階段性風格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