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股上市期貨公司魯證期貨對外發布擬更名公告,為推進品牌建設,強化集團協同等,其公司名稱變更為“中泰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對此魯證期貨表示,目前,券商控股期貨公司,大多使用與控股股東相同字號,期貨公司更名符合市場通行做法。
上周末,魯證期貨公告顯示,為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強化本集團協同,拓寬中國市場,本公司擬變更公司名稱,公司名稱擬由“魯証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泰期貨股份有限公 司”,股份代號不變。
對于此次更名具體原因,魯證期貨解釋道,公司更名可以充分發揮中泰集團品牌效應,有助于本公司新戰略目標實現。目前,包括中泰資本股權投資管理(深 圳)有限公司、中泰金融國際有限公司、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家子公司,均在2015年,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從“齊魯”到“中泰”變更后,旗下各控股子公司均相繼進行名稱變更。
同時,魯證期貨還強調,其作為中泰證券控股子公司,更名為中泰期貨后,對內有利于進一步強化中泰證券集團內部協同,對外則樹立統一招牌,容易形成“集團作戰”效應,并且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中泰證券市場和品牌影響力,有助于提升本公司市場認知度。且券商控股期貨公司更名,符合市場通行做法。
公開資料顯示,魯證期貨成立于2012年,由中泰證券控股(持股比例:87.48%)的大型期貨公司。目前,擁有注冊資本為10.019億元,主要從事期貨經紀相關業務。其通過四個業務分部進行運營,期貨經紀分部從事提供商品期貨經紀服務及金融期貨經紀服務;期貨資產管理分部從事提供組合管理及維護服務、投資顧問及交易執行服務;商品交易及風險管理分部從事現貨商品交易、期貨及場外衍生交易業務。2015年7月登陸港股主板,成為內地首家期貨上市公司,并以魯證期貨名稱交易至今。
對于更名后帶來諸如可能造成證券持有人權益受到影響一事,魯證期貨表示,其變更公司 名稱生效后,印有本公司現有名稱的所有現有已發行證券憑證將繼續為有關證券所有權憑證,現有股票將繼續可有效用作買賣、結算、登記及交付用途。
另外,魯證期貨表示,由于其已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取得注冊商標“中 泰”(第36類),并已許可公司使用該商標,更名后不會產生法律風險。同時,在魯證期貨相關決議案于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后,其將向中國相關當局進行有關備案,待達成上述條件后,將于 與中國相關當局完成公司名稱變更登記當日起生效。
中國網財經通過魯證期貨發布《延期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公告了解到,因魯證期貨統籌工作安排需要,其原定2月24日上午9時舉行之臨時股東大會更改為于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上午9時舉行。而同樣是在3月,魯證期貨還將公布其2021年業績預告。
據其本月初公布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其目前所掌握資料以及對本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計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評估,預計本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歸屬于股東凈利潤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250%至270%。
對于上述凈利實現大幅上漲原因,魯證期貨解釋道,2021年,中國期貨市場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交易活躍度提升,本公司抓住市場機遇,堅持年初既定的方針政策,拓展網點布局,加快營銷服務團隊建設,努力提升各項服務能力,激發業務協同潛力和活力,積極開發機構客戶和產業客 戶,經紀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大幅增長,致使本公司經營業績相應快速增長,取得本公司歷史最好水平。
記者通過縱向對比魯證期貨上市以來經營數據發現,2015年-2020年,魯證期貨分別實現歸母凈利9358.30萬元、1.13億元、1.59億元、1.18億元、2975.00萬元、5683.40萬元;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發現,除上市前三年魯證期貨實現歸母凈利持續上漲外,2018年、2019年其該數據均出現較大跌幅,2019年歸母凈利跌幅更達74.79%。同時,以其去年實現5683.40歸母凈利為基數計算,2021年其預計將實現歸母凈利2億元左右。對此中國網財經向魯證期貨核實,其總機轉接相關部門后,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另據中期協公布數據,2021年全年,期貨市場共實現交易額579.39萬億元,同比增長32.97%;同期實現交易量72.62億手,同比增長20.68%,上述數據符合魯證期貨對其業績上漲原因解釋同時,也促使包括魯證期貨在內,期貨業全部150家期貨公司整體經營數據上漲。
其中,去年全行業在業期貨公司共實現營收494.64億元,同比增長40.34%;實現營業利潤175.65億元,同比增長60.44%;凈利潤137.05億元,同比增長59.30%。單從凈利增速對比來看,魯證期貨增速明顯跑贏全行業,未來隨著其2021年業績數據正式發布,其最終將交出怎樣一份答卷,及其更名進展等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