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連續下跌,同時飼料價格上行,養豬利潤大幅縮水,生豬養殖行業進入“寒冬”。在“大商所農保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南華期貨聯合人保財產順利將“保險+期貨”項目落地云南省蘭坪縣,幫助當地養殖戶走出困境,培養養殖風險管理理念,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蘭坪縣地處西南邊陲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帶,這里空氣清新、天然屏障好,疫病不易傳入。站在公路上望去,遠處一排排藍白相間的養殖場房在荒山荒坡中格外顯眼。“這是我們的生態循環農業養殖示范基地,園區內有3個生豬養殖場,每年大概出欄76000頭豬。”蘭坪縣養殖大戶和建忠介紹。
云南蘭坪縣2020年11月底脫貧摘帽。蘭坪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張紅松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蘭坪縣主導發展具有生態特色的生豬養殖業,通過發展生豬養殖穩定百姓收入,防止返貧,希望壯大市場主體帶動全縣農戶共同致富。
2021年年初,和建忠按此前的計劃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但市場卻已悄然發生變化。從成本端來看,一方面,2021年玉米、豆粕等大幅漲價推升飼料成本;另一方面,國內生豬產能恢復勢頭迅猛,全國生豬市場也因此出現量足價跌的局面。生豬價格已經接近跌破成本線,這就意味著養得越多虧損越大。2021年下半年開始,和建忠選擇淘汰掉部分母豬。“養豬有虧損,不打算養那么多了,下一年情況也不好說。”當時和建忠唉聲嘆氣地抱怨,言語之間都是苦悶和壓力。
同年9月,在“大商所農保計劃”項目支持下,南華期貨與東吳期貨聯合人保財險在云南蘭坪縣申請立項的“保險+期貨”項目順利出單,為蘭坪縣的養殖企業及養殖戶承保1755頭豬,提供2632萬元的風險保障。10月8日項目到期,共產生賠付149.9萬元,賠付率達150%。這批理賠金額有效地幫助養殖企業抵御了這波“寒潮”,提振了當地養殖戶的信心。
“以前忍痛淘汰豬,現在有兜底保障,放心大膽去擴產,新建的園區明年就能用上了!”和建忠在收到理賠款后,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了擴產的喜悅。實際上,定制化風險管理方案可以使養殖戶在行情不利時也無后顧之憂:豬價漲,保利潤;豬價跌,有理賠款,有效解決了豬周期帶來的負面影響,為養殖戶解決了生豬價格波動的難題。
如今,“保險+期貨”模式無疑是蘭坪縣確保生豬產能穩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良策。據了解,為促進蘭坪縣生豬養殖產業提質增效,同時更好地帶動和幫助更多的原建檔立卡戶脫貧不返貧、早日實現共同富裕,本次項目依托蘭坪縣的養殖運營模式,以“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建檔立卡戶”惠及更多養殖戶,引導當地建檔立卡戶、養殖散戶積極參與項目,學習養殖新模式新理念。
數據顯示,參與試點投保的蘭坪建浩農業養殖企業已經通過“托管代養”幫扶模式,為226戶原建檔立卡農戶提供養殖技術和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增收脫貧。農戶可以通過土地、技術、資金等多元化方式入股合作社,參與生豬養殖。目前,已有9個村和226戶農戶可以連續5年在建浩農業優先享受分紅特權。
“今年又可以保證散養戶的分紅了。”和建忠樂呵呵地表示,在參與項目后,他也更能夠理解培訓中提到的“期貨的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功能”。在他看來,利用“保險+期貨”見效快,理賠有保障,能夠有效彌補豬價下跌的銷售損失,穩定整體利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相關項目實施推進過程中,風險管理理念開始在越來越多的當地養殖戶心中扎根。蘭坪縣生豬“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從落地到實施,縣政府及當地養殖龍頭企業紛紛大力支持,政府鼓勵通過創新模式對養殖戶進行指導培訓,希望養殖戶能夠在未來運用市場化手段更好地應對生豬價格波動風險。“項目落地不是終點,深入服務、注重投教將持續開展。”南華期貨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現在養殖戶已經逐步學會如何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運用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轉虧為盈,一改以往“聽天由命”的局面。
整體來看,“保險+期貨”項目不僅惠及更多養殖主體,使期貨市場更加深入、持續地服務生豬養殖產業,還使當地養殖行業不再被市場邊緣化,不怕被行業淘汰,直接提升了生豬企業和養殖戶的風險管理和操作能力。另外,項目將幫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輸血模式轉變為造血模式,更好地帶動和幫助更多的原建檔立卡戶脫貧不返貧、早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