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師傅在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鎮經營一家農藥化肥店,日前文登區防疫政策變化,牛師傅的店閉店了半個月左右,4月11日正式恢復營業。
威海進入備春耕關鍵階段,照往年情況,現在正是農藥化肥銷售的高峰期。4月11日下午,張家產鎮下著小雨,當天牛師傅店里還沒有人前來采購農藥和化肥。
“受農藥、化肥價格上漲和疫情影響,很多農民仍在觀望,希望再過段時間農藥、化肥價格能便宜點。”牛師傅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下旬尿素(小顆粒)價格為2912元/噸,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氮磷鉀含量45%)價格為3529元/噸,農藥(草甘膦,95%原藥)價格為63056元/噸,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2.4%、45.4%和98.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查閱資料和采訪中發現,不只農藥、化肥價格,部分糧食種子價格、汽油和柴油價格、土地租金、人工費用等都有不同程度上漲,糧食種植成本顯著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下旬汽油(92#國VI)和柴油(0#國VI)的價格分別為9925元/噸和8792元/噸,而去年同期二者價格分別為7307元/噸和6045元/噸。
糧食生產的不同方式、不同種植規模、不同種子品類和品種等都影響種植成本變化。以吉林省玉米種植為例,吉林省農業大學教授、吉林省農委12316大田作物栽培首席專家胡文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整體來看,今年吉林省種植一坰地(一公頃)玉米的成本在2萬元左右,較去年上漲3000-4000元。
農資價格上漲對種糧成本影響幾何?種糧成本上漲對糧食價格影響如何?種糧成本上漲是否會對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帶來壓力?
農資價格上漲推升種糧成本
據吉林省四平市多位受訪的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反饋,今年種植一公頃玉米的成本較去年上漲1000元以上,部分農民合作社每公頃玉米的種植成本上漲2000元以上。相較農民合作社和小農戶,農民合作社種植總成本上漲更多,而小農戶單位面積種植成本上漲更多。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鐘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就數量而言,目前我國98%以上的糧食生產主體是小農戶;就種植面積而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糧食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40%左右。
鐘鈺認為,與小農戶相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種糧成本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小。
具體來看,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和種植成本消化能力更強;二是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自有農機具耕種,糧食生產方式更加高效等,種植成本漲幅相對小;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質都相對較高,對新事物、新種植技術等的接受度更強,種糧成本上漲也會倒逼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
“現在都提倡‘減肥增效’,老百姓(小農戶)種一坰地要下2000斤肥料,我們合作社種一坰地下1500斤肥料,這就節省了一部分成本。” 四平市梨樹縣某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姜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雖然糧食生產更科學和高效,但規模化經營也面臨成本上漲壓力。
姜先生表示,其合作社的種糧成本主要來自土地租金、種子、農藥、化肥、柴油、人工費用等,各類種糧成本都有一定程度上漲。以土地租金為例,姜先生管理的合作社今年的玉米種植面積約為2500畝,其中1500畝流轉土地,1000畝托管土地。由于玉米價格上漲,今年一坰地的租金從去年的1.2萬元上漲到1.45萬元,一坰地的土地租金上漲2500元。
胡文河表示,去年吉林省一坰地的土地租金多在1.2萬-1.3萬元之間,今年大都漲到1.5萬-1.7萬元。包括土地租金在內,面對顯著上漲的種糧成本,很多合作社也存在顧慮,其中最擔心的問題是到秋收時糧價如何變化。如果屆時糧價不漲,對于合作社整體收益的影響可能就要大一些。秋收時糧價是否上漲,多大程度上漲現在也不好說。
鐘鈺認為,年初農資價格上漲必然會在秋收時的糧食價格上有所反映,否則糧食生產就不可持續。
除了受種糧成本影響外,鐘鈺指出,糧食價格還與供需關系,以及突發事件、異常事件相關。國際局勢緊張一方面將減弱國際糧食產量和貿易量預期,另一方面可能會引發金融資本炒作,加劇缺糧恐慌,推高糧食價格。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鐘鈺預測,今年秋收時糧食價格將同比上漲15%左右,并認為應辯證看待糧價上漲。1978年到2018年,我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08倍和113倍,同期糧價增長9倍,不及收入增幅的10%。
成本變動對糧食產量影響有限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放在首位,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2021年13個糧食主產省的糧食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78.5%,承擔重要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要不斷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正常年景下糧食產量要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全力確保農業穩產增產,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600萬畝以上,擴大大豆和油料種植面積。
胡文河認為農資價格上漲可能會對糧食產量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胡文河談道,目前農資價格上漲是全球性的,整體來看相較去年化肥漲幅最大,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可能也最大。“化肥價格上漲后,農民的施肥量可能會減少,進而對糧食產量產生一定影響。”
就吉林省整體情況來看,胡文河認為種植結構調整、自然天氣的不確定性是影響今年吉林糧食產量的重要原因。玉米是吉林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大豆單產較玉米低,今年吉林省既要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又要穩定糧食總產量,保證玉米有增產,相對來說面臨一定壓力。另外,自然天氣也會影響糧食產量,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在鐘鈺看來,種糧成本上漲,尤其是化肥價格上漲對部分種植規模小、種糧收入占總收入比較低的農民有一定影響,但對我國整體糧食總產量的影響相對有限。
一方面,當種糧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達到一定比重之后,農民會用心經營糧食生產,確保糧食面積和產量,降低化肥濃度或減少化肥用量得不償失;另一方面,種糧成本是影響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種糧成本上漲會在秋收時的糧價上有所反映,消化部分種植成本上漲壓力。
但多位受訪對象擔心秋收時糧價存在不確定性,亦有受訪對象通過擴建糧倉面積,增加糧食儲備規模,等糧價出現上漲時再出售的方式來提高種糧收益。
種糧成本上漲是否會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糧食種植面積的穩定性?鐘鈺認為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
除了因為種植成本上漲與糧食價格存在一定正相關性之外,鐘鈺還從糧食生產政策和種糧農民就業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就糧食生產政策而言,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政策引導調控,層層壓糧食生產責任;利用發放一次種糧補貼、擴大糧食保險范圍等為農民種糧收益帶來一定保障;通過糧食產業鏈并增加農民在產業鏈中的收益等,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就農民就業而言,農民從事糧食生產不僅受種糧成本影響,還與外部就業機會相關。農民的非農就業機會和就業渠道不會出現突然大幅增長,因而繼續從事糧食生產仍是絕大部分種糧農民的選擇。
另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農民生產合作社配備的農機具遠超當前種植規模所需,為未來提升種植規模留有空間。
姜先生談道,去年玉米價格較高,很多小農戶今年就選擇自己種糧或將土地流轉給親戚朋友,合作社流轉土地難度增加。未來如果玉米價格下降,小農戶和小規模種植的種糧主體的種糧積極性會下降,合作社就會將這些多余的土地流轉過來種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