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價下跌背景下,養殖企業正面臨著另一種煎熬。眼看著豆粕、玉米等飼料價格上漲,四川養殖戶朱先生和當地的許多同行一樣,為自家養的豬換了“食譜”。“我們現在自己配飼料,我每天用4噸料,一個月能省6000-7000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多家養殖戶、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對當前生豬市場養殖利潤、市場供需、拐點預期等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到當前養殖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而市場規模化有上升趨勢。分析人士認為,生豬養殖板塊股票與生豬期貨價格的背離走勢值得關注。
“改食譜”不少見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多家養殖戶、資深市場研究人士了解到,像朱先生這樣為養殖的生豬“改食譜”現象,在中小養殖規模的企業當中,已經不是稀罕事了。
朱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現在養豬基本處于賠本階段,養得越多虧損越多。現在他養豬每天消耗的飼料在4噸左右,今年玉米、豆粕價格一路上漲,比去年同期多出幾百元(每噸)。飼料是養殖成本中的大頭,現在豬價不理想,因此不得不想辦法降低成本。“我們現在很多養殖場都用自配料,每天每噸料能省下50-60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又聯系到江西一家養殖企業,該企業平時養殖規模在400-500頭左右,現在僅僅維持100多頭的存欄。該企業負責人王先生說,飼料占養豬成本的四成左右,今年飼料價格大漲,豬價又一直下跌。“我是從外面采購小豬來養,現在總體養殖成本平攤下來大概在7-8元/斤,但我們這的生豬收購價已經跌到每斤6元,養一頭豬要虧400多元。”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4月13日,三元生豬出欄均價12.46元/公斤,環比上漲1.32%,同比下降46.02%。
豆粕是生豬養殖的主要原料,其次是玉米,今年兩者價格均上漲。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收盤,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分別報3905元/噸、2917元/噸,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達到20.45%、9.17%。
根據相關上市公司2021年的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等多家上市豬企2021年均處虧損狀態。
“清明節過后,受終端需求疲軟影響,多地屠宰企業開工率降低,多壓價收購;同時,規模養殖集團積極出欄,共同導致二季度以來豬價下降,但由于局部地區散戶出欄受限,豬價降幅有限。”卓創資訊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規模化水平明顯提升
朱先生表示,去年以來,身邊一些小規模的養殖戶陸續退出市場,而大型企業無論在成本采購、養殖技術方面都更有優勢,行業規模化明顯提升。
“2018年6月開啟了本輪豬周期,至2022年上半年歷時約4年,時間跨度與以往豬周期相似。不同的是,以往豬周期價格波動多在10-20元/公斤,但本輪豬周期最高價漲至近42元/公斤。在高價刺激下,資金實力雄厚的規模養殖集團積極擴張,后期豬價的持續回落又讓散戶及中小場快速退出,加速了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化進程。”。
從當前豬價走勢看,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豬價處于持續的下跌狀態,不過今年3月以來豬價環比降幅出現收斂甚至小幅反彈。市場人士介紹,今年3月3日-4日、3月10日以及4月2日-3日,國家陸續完成了三輪收儲,加上部分地區疫情影響了生豬出欄調運,豬價在3月初一度出現小幅反彈。但清明假期過后,豬價再度走弱。
“近期上市豬企陸續公布了3月份生豬出欄數據,市場對當前生豬去產能進度產生了一定疑慮。”光大期貨生豬分析師呂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頭部企業生豬月度出欄量表現不錯,但多數上市豬企公布的3月銷售量均在百萬頭以下。“目前市場仍然處于2006年以來的第四輪豬周期的底部,規模較大的豬企紛紛加大生豬出欄力度,生豬產能去化速度不及預期,疫情背景下消費端未見明顯起色等諸多因素均將本輪豬周期的運行時間拉長。”
資金“搶跑”
伴隨前期豬價調整,一些聰明資金早已對新的周期拐點帶來的投資機會提前“埋伏”。
今年以來,A股生豬養殖板塊走出了一波相對獨立的行情。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收盤,申萬生豬養殖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7.82%。若從本輪反彈起點去年8月份算起,該指數漲幅超40%。
豬肉股走勢與生豬價格出現背離。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收盤,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主力合約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7.5%,去年8月以來的跌幅達28%。
“盡管當前市場整體情緒低迷,但從能繁母豬產能兌現的角度來看,當前本來就是能繁母豬高峰期的兌現時間,價格必然偏低。隨著生豬整體預期出欄量的下降,價格重心仍然有較大可能出現上移,實現觸底反轉。”中信建投期貨生豬行業高級分析師魏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隨著天氣轉熱,4-6月份需求下降,預計2022年二季度生豬價格仍可能偏低,本輪豬周期拐點或出現在今年三季度。”。
“今年以來,生豬概念股價格整體上行。股票市場反映的是行業未來發展預期,還有對應公司的估值評價。資金通過產能基礎對公司下半年盈利作出改善預期,但是現貨價格延續弱勢,預期和現實之間出現明顯‘劈叉’的情況。股市資金需要提前判斷,進行中長期的投資,而現貨市場僅針對當下的供需狀況進行判斷,二者走勢產生明顯分化。”美爾雅期貨生豬行業研究員張瑞昊表示。
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豬價底部反彈也常常是市場資金撤離、豬肉股價格回落的開始,追求“短平快”的資金甚至會在豬價反彈之前就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