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給精準防控和動態清零帶來挑戰,生產和生活秩序受到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此外,俄烏沖突存在加劇之勢,美聯儲等海外貨幣政策加快收緊,中美國債利差倒掛,風險偏好受到抑制,股指進入振蕩筑底階段。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3%。“央行降準預期兌現,股指短期或反復振蕩筑底。”新紀元期貨分析師程偉表示,整體來看,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略超預期,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放緩,其中房地產投資下滑趨勢不改,制造業投資保持平穩,基建投資增速企穩。受疫情反彈和居民收入減少的影響,消費增速明顯下降,工業生產延續回落,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央行4月15日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一步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國內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但企業仍處在主動去庫存階段,盈利增速筑底需要時間。
“雖然我們判斷近期大概率延續疲軟,但盈利端先抑后揚或帶動中期邏輯經歷中性轉偏強,預計二季度將是多空轉換的重要時間窗口。”招金期貨股指研究員溫凱迪分析稱,一是中期邏輯在盈利與估值。盈利方面,當前基建、制造業、出口韌性較強,疫情影響下消費、地產延續疲軟,最新的竣工數據再度同比負增,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背景下或有針對地產竣工的利好政策,同時預計本月底疫情將得到較好控制,誠然4月的實體仍有壓力,但預計市場期待的“盈利底”也即將到來。
二是短期邏輯在資金與情緒。資金方面,3月新增投資者230.2萬,環比增63%,因春季行情預期、投資者規劃等因素,每年的3月,市場新增投資者數量均是階段性的高點,排除季節性因素,同比降7%,已連續6個月同比負增,增量入市的節奏有所放緩。情緒方面,近期二級市場上熱點反復,成交量有所減少,融資買入額整體低位徘徊,暗示投資者博弈熱情偏低。
對此,物產中大期貨宏觀分析師周之云表示,短期股指不宜悲觀。他認為,短期影響股指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降準對股指至少不是利空的消息。此次降準幅度雖只有25個基點,低于市場的預期,但當前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持續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說明市場上的流動性仍相當充裕。考慮到美聯儲很有可能在5月議息會議上加息50個基點,為了維護匯率穩定,此次央行較為克制的操作也是能夠理解的。
第二,目前影響股指最大的因素仍是疫情。從上海的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數和無癥狀感染數來看,似乎還未迎來拐點,目前的應對措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上,劉鶴副總理提出“要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這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結合數據來看,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主要公共物流園區吞吐量指數、主要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吞吐量指數均有所回升。其中,上海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從低位的13.81回升至目前的18.61。因此,我們認為,在中央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阻礙動態清零政策的相關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第三,3月經濟數據顯示,地產投資在經歷了1—2月短暫的企穩之后再次回落至負增長區間,表明居民對購房的態度仍未好轉,但隨著全國各地不斷放松地產政策,預計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在三季度回暖,基建投資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近期監管部門對專項債發行進度提出新要求,地方需在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2022年新增專項債的發行工作,在三季度完成剩余額度的發行,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的支撐動力仍以基建投資為主。后期需密切關注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可能進入新一輪的發力期,這對股指會形成有力支撐。
總體來看,市場悲觀的情緒已在股指走勢中體現得較為充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經濟企穩回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