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與2022年一季報已披露完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4%;截至今年一季末,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6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62%,若以今年一季度89天計算,上市銀行日賺63.21億元,比去年同期日均多賺5億元。
盈利成長方面,今年一季度共有16家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去年同期僅有江蘇銀行一家,而2021、2022年一季度凈利增速為負的兩家銀行均為西安銀行、民生銀行。其中,工商銀行仍為今年一季“最賺錢”的上市銀行,實現歸母凈利潤906.33億元,同比增長5.72%;蘭州銀行則從上年同期的25.24億元暴增至今年的48.97億元,增速超過94%。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宏觀層面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銀行信貸結構有望持續優化,相關授信行業風險也會逐步釋放,預計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仍將趨穩。
一季度信貸“開門紅”顯現 凈息差持續收窄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銀行合計貸款總額為135.8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6%,共計有16家銀行的貸款總額增速達到5%以上,包括南京銀行、成都銀行、寧波銀行等6家城商行的貸款增速在7%以上。其中,截至一季末,南京銀行貸款總額較上年末增加832.30億元,以10.53%的增幅位居首位。
作為信貸投放的主力軍,六大國有銀行在今年一季末的貸款總額為88.93萬億元,在上市銀行中的占比超65%,與上年末基本持平;另從增量角度看,一季度六大行較上年末增加貸款投放3.68萬億元,占上市銀行貸款增量的68.64%。
“在年初寬信用政策發力的背景下,一季度整體行業的貸款投放呈現加速回暖跡象。”有銀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對于二季度的信貸投放,基建與消費迎來更多的投放空間。一方面,近期中央多次釋放基建助力穩增長的信號,基建領域持續發力有望緩解4月受疫情影響的銀行信貸投放壓力;另一方面,央行或將繼續引導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加大對居民消費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更多汽車、家裝等大宗消費金融產品。
在信貸投放規模持續增加的同時,一季度銀行的凈息差收窄勢頭仍在延續。據統計,在一季度披露相關數據的22家銀行中,14家銀行的凈息差較2021年末有所下降,占比超六成。其中,張家港行、青農商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凈息差的收窄幅度超過20個基點(bp)。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二季度我國經濟將進入“穩增長”的關鍵期,預計穩定信貸投放需要更多舉措。但對于銀行而言,二季度凈息差收窄壓力或大于一季度,銀行需加強負債端的管控手段,以此來穩定凈息差。
“近日政治局會議提到要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預計銀行貸款定價可能面臨下行壓力,但并不意味著銀行息差會大幅下滑。”中金公司銀行研究團隊指出,一方面,有能力的銀行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穩定息差,包括提升零售貸款、中長期貸款、小微貸款、信用貸款占比;其次在負債成本方面,銀行壓降高成本負債、增加低成本存款的獲取,亦有利于穩定息差。
一季度整體非息收入低于2020年同期
受到權益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一季度銀行非息收入面臨一定壓力。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一季末,上市銀行合計實現非利息收入4726.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77%,但仍低于2020年一季末的4882.60億元。
其中,共有10家銀行的非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同比降幅超過10%的包括重慶銀行、鄭州銀行、西安銀行等。多家銀行在一季報中指出,受壓降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以及市場利率變化影響,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作為非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也有一定波及。業績顯示,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04.29億元,同比減少11.11%,分項來看,該行的代理基金收入與代理信托計劃收入分別較2020年同期較少58.53%、48.51%。同時,平安銀行在今年前三月實現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22.44億元,同比下降6.8%,該行稱主動壓降非標類產品規模及證券市場波動導致的基金銷量下滑是拖累此項業務收入增長的主因。
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疊加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與底層資產的關系更為緊密,因此使得凈值化的理財產品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凈值回撤,產品收益與銷量的波動直接影響了財富管理業務的整體情況。“進入二季度,預計4月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仍會受到股債兩市的波動,但從中長期看,此項業務仍是銀行零售轉型的重要方向,營收表現也將持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