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這幾位頂級藏家的“收藏經”,已經過時了嗎?

    2022-05-09 12:08:37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采訪中,烏里·希克表示,他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應該被放置在中國,這樣中國人就可以熟悉他們甚至沒有意識要去了解的當代藝術。然而,他認為,時機并不成熟,因為當時中國各地的藝術機構都還沒有準備好。“它們沒有展出大規模收藏的能力,如果只是一些片段,在我看來是不夠的。”

    許多年后的2021年11月,M+博物館在香港正式開館。開幕展覽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體現M+館藏的各個重點領域,其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受矚目的當屬“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覽系統梳理了1970年代至200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包含的1510件中國當代藝術品中,1463件是瑞士收藏家烏里·希克捐贈的。希克將他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讓更多的中國人看到了,在他看來時機已經成熟的時候。

    希克展廳的“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的展覽現場照片,攝影:M+鄭樂天,圖片由香港M+提供

    2022年4月16日,《共同的現場: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開幕。這個展覽是暨UCCA成立15周年、UCCA理事贊助體系建立10周年而舉辦的一系列慶祝活動的首場大型群展。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收藏展”,展出的作品來自于尤倫斯藝術基金會理事的收藏。53位(組)國內外藝術家、近100件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通過“流動的風景”、“個體之靈動”、“誰的傳統”、“圖像及遺忘”、“再思觀念”五個章節詮釋了這些作品在當代藝術敘事中的立場。

    共同的現場: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展覽現場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近兩年,隨著國內藏家群體,尤其是年輕藏家的壯大,我們似乎越來越少地談及那些曾經深深影響,并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國外super收藏家。翻開中國當代藝術史,尤其是發軔階段,國外收藏家是不容忽視的時代注腳。對于中國當代藝術,那些收藏家并不僅僅局限于私人收藏,而是通過收藏來參與搭建更大的平臺,多面地支持與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

    實際上,收藏家對當代藝術生態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在很多案例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位重要的收藏家對藝術家藝術生涯的影響往往遠超評論家和策展人;在藝術品市場中,我們也能常常看到,因為一位藏家購買了某個藝術家,或者某種類型的作品,而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對許多收藏家,也包括年輕的收藏家來說,當代藝術是一次真正的智力和個人的探險,一種豐富自己人生的方式。也許,我們可以從這些前輩藏家的工作中,得到如何開展藝術品收藏事業的“秘訣”,以及收獲看待中國當代藝術的不同角度。

    XXXL號藏家,烏里·希克

    在中國當代語境中談國際藏家,瑞士人烏里·希克是個繞不開的名字。

    2016年,瑞士制作了一個紀錄片,名為《烏里·希克的中國人生》( The Chinese Lives of Uli Sigg),講述企業家、藝術收藏家烏里·希克從1970年末到現在,所經歷的中國社會轉型變化和當代藝術發展。

    《烏里·希克的中國人生》紀錄片海報

    可以說,希克比很多中國人都了解中國。他在中國生活多年,親歷了改革開放、見證中國當代藝術、電影、戲劇等藝術形態的變化和發展。相比其他對中國當代藝術青睞有加的國外藏家,希克絕對可以算得上是XXXL超大號藏家。

    《烏里·希克的中國人生》紀錄片截圖

    希克曾經在一個訪談中講述了他對當代藝術“一見鐘情”的瞬間。希克的父母收藏的主要是19世紀浪漫主義作品和瑞士藝術家的作品。但小時候的希克對家里的那些藏品沒有感覺。后來有一位朋友帶他參觀了一個當代藝術現場,他突然意識到“啊,這才是我喜歡的東西,它們有血有肉,十分鮮活。”

    希克與他收藏的方力鈞的作品

    1979年,希克來到中國,但深感看到的只是中國現實的一些片段和表面,而真正能深入到中國當下文化的,是當代藝術,這個在當時并不被普遍接受的藝術形態。“我意識到當時沒有人收藏中國的當代藝術,這對我來說有些奇怪,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空間。我想,如果沒有人做,那么我就來填補這個空白,通過收藏來記錄一個引人注目的時代所產生的當代藝術發展歷程。”

    從那時開始,希克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建立起了一個獨特的時代歷史檔案。這也讓他的收藏有了更多人文角度的解讀。在希克看來,作品只是表面的東西,而作品背后的故事更加動人。那些或伴隨著社會變革,或隱喻當下現實的作品,串起的,正是一段完整的時代歷史。

    希克位于瑞士湖心小島上的古堡和他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

    而希克對于一件好作品的評估標準,也許可以作為很多新進藏家的“避坑指南”:

    “作品應該記錄了一些有關中國、中國藝術、中國藝術家以及他們此刻正在思索的東西,這個標準是非個人的;但在挑選時還要有個人的視角。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一個共同的參數:藝術品的形式和藝術家想要表達的一致嗎?形式和內容融為一體了嗎?作品的介質足夠讓人產生質疑嗎?是否提供了問題的答案或做了說明?作品具有某種可以觸及并打動我的力量嗎?做決定時會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理想的狀況是,一件作品讓我驚訝,而且像渦輪一樣驅動著我的思想引擎,迫使我開啟一種不同的思維認知,這樣的作品才是一件好作品。”

    希克位于瑞士湖心小島上的古堡和他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

    來自肯特·羅根夫婦的訣竅

    2022年1月16日,美國丹佛美術館開啟了名為《顛覆:來自維基和肯特·羅根收藏的作品》大展。20多年以前,肯特·羅根夫婦便發起了向丹佛美術館捐贈藝術品的過程,迄今為止,已捐贈了30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楊少斌、張大力等多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

    羅根是一位出色的銀行家,夫人維基曾是丹佛美術館宣傳部的工作人員。羅根夫婦不僅是世界上擁有村上隆作品最多的收藏家之一,也是首屈一指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在他們的收藏名單中,包含了方力鈞、李松松、林天苗、艾未未、張曉剛、劉小東、曾梵志等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肯特·羅根夫婦

    關于當代藝術的“收藏經”,曾經有媒體采訪了羅根,問他收藏當代藝術作品最大的訣竅,和挑選藝術品的標準是什么。羅根的回答并不玄學,甚至有些“大白話”。但最本質的道理,往往都是最樸素的經驗:“我們最初設立的方針是,我們必須喜歡它,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它們。我們從來沒有因為有人說我們應當買而買某幅作品,也從來沒有因為投資和預測日后升值來購買作品。”

    對于羅根夫婦來說,收藏的不僅僅是藝術品,而是一個時代。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讓時代的文化語境成為了他們收藏的依據,“我們總是想收藏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它們大多數由現在的藝術家創作,在這個特定的時刻他能提示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

    朱迪思·尼爾森的白兔美術館

    朱迪思·尼爾森

    2009 年8月1日晚,位于澳大利亞悉尼的“白兔美術館”開幕,白兔美術館的資金來自于“白兔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基金會”,其創始人是正是收藏家朱迪思·尼爾森和她的丈夫克爾·尼爾森。

    2006年,在藝術家王智遠的幫助下,朱迪思開始系統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她的方法是親自造訪藝術家工作室。她的收藏重點不是已經成名的藝術家作品,而是2000年之后中國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她對作品本身更感興趣,而不是藝術家的名氣。

    位于悉尼的“白兔美術館”

    朱迪思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同時也是一位畫家。藝術創作者的身份,讓她對藝術品收藏有著頗為獨特的標準。

    朱迪思說:“與其他藏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們只收藏2000年以后創作的作品,因為我認為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轉折點。在2000年之前,很多國外藏家太過于關注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多收藏與政治相關的作品。然而,在2000年之后,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似乎偏離了這種傾向,更多地關注與當代中國相關的問題,比如環境問題、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消費主義。我們的收藏更為關注中國當代藝術正在發生的變化,這也是我們的收藏與其他那些收藏最大的不同之處。”

    “白兔美術館”內景

    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白兔基金會迄今為止總共收藏了大概750名中國藝術家的3000余件作品,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機構。不僅是藝術作品,白兔基金會還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展覽畫冊、專著、文獻等研究材料。

    白兔美術館每年會舉辦兩個基于白兔藏品的展覽。由于疫情影響,原計劃2020年于中國舉辦的20周年收藏活動還未能如期舉辦。

    朱迪思·尼爾森

    皮埃爾·于貝爾“我是個商人”

    皮埃爾·于貝爾從來不回避自己的藝術經紀人和畫廊老板的商業身份,但面對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他打趣地說:“在最初的日子里,我并不在畫廊里出售作品。那時人們根本不了解這些藝術。所以當時我畫廊最好的客戶就是我自己,我買了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對于如何選擇藝術品,皮埃爾慶幸自己擁有辨別藝術價值的天賦。但所謂“天賦”,只不過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皮埃爾說:“我對自己的收藏有獨到的見解,因為我能縱觀全局地去看待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我到過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非洲。旅行是我的學校,在與藝術家、收藏家、策展人的談話和交流中,在參觀畫廊、美術館的過程中,我都獲益匪淺。”

    皮埃爾·于貝爾

    除了收藏家身份,皮埃爾在中國當代藝術圈里更為知名的動作是在2007年設立了“皮埃爾•于貝爾獎”。早在1996年,皮埃爾受張培力邀請前往中國美術學院參加學術論壇時,他就已在會議中提出:“中國的藝術創作應該超越傳統媒介,從事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年輕藝術家應該得到更多的支持。”這個觀點即便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不過時。

    在皮埃爾看來,雖然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商人,但買當代藝術品最大的動力是因為喜愛。他認為有些收藏者實為商販,他們只是把藝術品來回轉手的偽收藏者。

    皮埃爾·于貝爾收藏的藝術家厲檳源作品《肖像》

    “所有的藝術家、收藏家、評論家、藝術遺產繼承人和藝術消費者需要明白的是,我們要具備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誰能斷言我們今天購買的藝術品再過50或100年后是否還具有同樣的藝術價值呢 ? 只有最終在藝術史中留下印跡的作品,才是我們對此所做的貢獻。歷史將會向我們證明這是一項很有前景但卻很難成功的事業。收藏家的最大挑戰莫過于選擇好的作品。”

    皮埃爾的話,也許道出的正是藝術品收藏的本質。

    何凱思的一見鐘情

    199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當代美術館Stedelijk Museum為駐留藝術家方力鈞舉辦了個展,在這個展覽上,何凱思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當代藝術。他說:“當時的感覺非常驚艷,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視覺符號,和我過去習慣的當代藝術風格完全不一樣,可以說這是一見鐘情!”展覽之后,何凱思收藏了方力鈞的作品,這是他收藏的第一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

    何凱思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面對面——中荷肖像及室內繪畫展”開幕式上講話,2013

    “何凱思”這個中文名字來源于他的荷蘭語名字Cees Hendrikse的音譯。何凱思的熱情不僅限于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還涉及到對整個國家、文化和語言的學習。

    可以說,何凱思是將中國當代藝術推向歐洲,尤其是荷蘭的重要收藏家之一。2008年,何凱思在荷蘭格羅寧根美術館的邀請下,策劃了《寫在墻上: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新現實主義與前衛藝術》大型展覽,同時出版了同名著作。

    《寫在墻上: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新現實主義與前衛藝術》書籍封面及封底

    對于“好藝術家”標準,何凱思曾說:“‘好藝術家’對于發生在他們周遭世界的事情有高度興趣,能夠找到新的形式來表達,并且能捕捉到時代的精神。我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有他自己的看法和靈感,原創性是非常重要的,對作品的完成度也要能夠精確掌控,重復和抄襲對藝術家來說,是最危險的事情。”

    寫在最后:

    收藏當代藝術是一種特別的體驗,這種體驗不同于收藏古代或現代藝術品。雖然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世界,相較這些國外藏家的時代有了更加復雜的語境——更像一個充斥著不同視角和方法的巨大群島。但來自富有熱情的前輩們的經驗,對“當代藝術收藏”這一文化系統的完善、發展,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建立都是寶貴的貢獻。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婷婷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91精品国产肉丝高跟在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精品粉嫩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