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復函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推薦西藏中興商貿物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建設。這意味著西藏自治區從市場運營角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邁出了關鍵步伐。
圖:2019年5月29日樟木口岸貨運通道恢復
據了解,西藏中興商貿物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設立于2011年2月,是西藏自治區國資委所屬八大產業平臺之一,具有構筑自治區“大貿易、大物流、大金融”的總體定位。該集團以物流體系建設作為發展主線,帶動自治區物流、貿易、信息、金融、置業等業務的創新發展。
國家部委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出成效
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介紹,國務院于2019年8月批復《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提出“鼓勵地方依法合規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國內外資本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項目建設。”2021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2021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明確“鼓勵通道沿線省份以合資合作方式推進物流運營平臺建設”。2021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強調“支持沿線地區和有關企業共建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開展物流、貿易、產業、金融、數據等專業化服務,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推動降本增效。”
2019年8月以來,重慶牽頭會同沿線省(區、市)全面貫徹有關部署,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組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由重慶、廣西、貴州、甘肅、寧夏、新疆、湖南和廣東湛江等8省(區、市)合作共建,同步設立重慶、貴州、甘肅、寧夏、新疆、湖南和廣東湛江等區域公司。
以資本融合、資源共享為紐帶,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組建多式聯運專業化運營主體,搭建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專業平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物流、貿易、產業、金融、數據融合發展。
沿線地區同頻共振 共建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指導下,2019年10月,通道沿線“13+1”省(區、市)在重慶簽署《關于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框架協議》,明確“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及配套條件,共同組建培育壯大跨區域的綜合運營平臺公司”。2020年11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沿線省(區、市)政府、有關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領導共同宣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啟動運行。
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的建設有效帶動了通道高質量發展。北部灣港、洋浦港、湛江港分別開通內外貿航線64條、38條、25條,2021年全年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601萬標箱、131.83萬標箱、140.47萬標箱。截至2022年3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經北部灣港累計到發1.6萬列,運輸80.3萬標箱,服務貨品超640個,輻射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5個港口,圓滿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
市場主體資源整合 協調發展蹄疾步穩
《“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和今年3月召開的省部級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對共建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等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海南、云南、陜西等地政府均已指派平臺企業與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進行緊密對接,并逐步達成共識,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有望于近期實現11省(區、市)13股東合作共建。
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介紹,下一步,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將與西藏中興商貿物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加強工作對接,盡快合作設立西藏自治區區域公司,加強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及國際間的互聯互通。公司將充分發揮運營網絡資源優勢,實現“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與RCEP成員國之間聯動,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