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豬價“節節上漲”,生豬價格也達到階段性新高,養殖板塊再度獲得市場關注。而農業養殖板塊已獲資金提前布局,相關ETF基金份額持續攀升。據統計,四只養殖類ETF5月以來整體獲得近10億元資金凈流入,年初以來更是獲得近30億資金踴躍申購。
多位公募投資人士表示,短期豬價上漲不改產能去化趨勢。基本面反轉到來之前,二級市場表現仍有反復,也提供了布局的機會。投資者可關注養殖板塊困境反轉投資機遇,不過需注意板塊的周期性和高波動性,建議借道指數產品逢低分批入場。
養殖類ETF獲持續凈申購
今年來,農業算是少有的熱點板塊之一,其中彈性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吸引了眾多資金追捧,很多龍頭公司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已超過20%。養殖 ETF也持續獲得凈申購,份額及規模雙雙節節攀升。
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20日以來,4只養殖類ETF月初以來份額齊齊增加,其中規模最大的國泰中證畜牧養殖ETF份額凈增加10億份,獲得約7.74億資金凈流入;同期招商中證畜牧養殖ETF份額大增近46%,平安和鵬華基金旗下中證畜牧養殖ETF也獲得不同程度資金凈申購。整體來看,4只ETF基金5月以來合計獲得9.64億資金凈流入。
而自年初以來,這幾只聚焦養殖行業的ETF更是獲得資金提前布局,合計吸金29.71億元。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截至5月20日,國泰中證畜牧養殖ETF份額增幅達2.19倍,凈流入資金24.75億元;招商中證畜牧養殖ETF份額增長117.86%。
在經歷了漫長的“跌跌不休”之后,生豬養殖行業迎來了曙光。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生豬價格近1個月反彈幅度達到25%以上。
業內分析稱,從歷史表現來看,上一次豬周期的價格上行階段(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9 月) ,豬價飆升超 200%。上市養殖企業市場占有率提升,養豬企業、豬飼料企業、豬疫苗企業等一眾企業股價飆升,而市場上現有的4只養殖類 ETF 的標的指數——中證畜牧養殖指數同期漲超 150%。可見,該指數與生豬價格的相關度較高。這也使得養殖 ETF 成為資金布局豬周期的較優選擇。
是什么促成這一輪反彈?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劉潔倩分析稱,“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聞,截至一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量4185萬頭。這個數據較2021年底的4329萬頭減少了3.3%,較2021年6月最高峰的4564萬頭減少了8.3%。能繁母豬去化超市場預期,數據公布之后,豬價在之后快速上漲。此外,季節性的規律也是豬價反彈的一部分原因。”
她進一步表示,隨著豬價的快速反彈,養殖端虧損快速縮小。養殖戶補欄情緒明顯,仔豬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
國泰基金認為,生豬價格已經連續一個月保持震蕩上行。生豬產能高峰可能已經過去,目前豬價仍然處在行業的成本線以下,預計產能去化會持續進行。
生豬養豬產業或還會進行一輪去化
多位公募投資人士表示,隨著生豬產能去化的加速,豬周期反轉的信號逐步明確。經歷了近期的回調,養殖板塊已經處于相對低位。但豬價仍有回落可能,去化仍將繼續進行。
談及養殖板塊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劉潔倩認為,不同于豬價的快速上漲,中證畜牧養殖指數于4月18日和4月19日兩日上漲,之后則迅速下跌,從4月19日盤中最高點至4月27日盤中最低點,下跌了22%,此后一直處于震蕩過程中。從股票市場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超前現象。當基本面兌現此前市場預期的時候,反而是開始下跌的時候。
“由于目前大部分企業都處于虧損情況,當前的PE值參考意義不大。但經過次輪回調后,養殖板塊已經處于估值低位。” 劉潔倩進一步表示。
參考以往幾輪周期,國泰基金也認為,隨著養殖產能去化的深入,豬價反轉確定性較高,且消費剛需屬性使得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當前時間節點來看,生豬養殖企業頭均市值已回落至歷史較低水平。
對于養殖板塊后市行情,國泰基金分析稱,根據統計局數據,截至3月底的能繁母豬存欄數據較2021年6月的高點下滑了8.3%,相比于前幾輪豬周期底部高點的去化程度,產能出清尚未完成,豬價反彈空間有限。因此豬價仍有回落可能,去化仍將繼續進行。
劉潔倩也認為,未來可能生豬養豬產業還會進行一輪去化,進而帶來新一輪的行情。在她看來,當前市場的主要分歧在于行業產能去化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隨著豬價的上漲,去產能也基本接近尾聲。另一種觀點認為,近期豬價的上漲更多是屬于季節性上漲,去產能還在進程中。
劉潔倩直言,自己更傾向于是后這一種情況,即去產能還在進程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觀察。其一,豬價5-8月出現季節性反彈是常見現象。歷史經驗來看,由于冬季疫病的高發,會導致5-8月生豬出欄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對減少。而農忙的需求、各種節假日的消費也會帶來這段時間消費需求的增加,從而刺激生豬價格的反彈。但是目前來看,今年餐飲消費的復蘇相對較為緩慢,可能對豬價的支持相對較弱。
其二,上市公司的產能去化不是很顯著。根據長江證券統計,2022年一季度主要企業的生豬出欄量仍然處于高位,高達2859萬頭,同比增長了57%,而且是在2021年一季度的高基數(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27%)基礎上。說明上市公司的去產能情況相對不是特別明顯。其三,能繁母豬的數據減少只體現了量的變化,沒有體現出質的變化。這一輪淘汰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淘汰了三元母豬,也就是產能相對較差的母豬。所以實際的產能去化程度可能還要再打個折扣。
可借道指數基金逢低分批入場
目前養殖板塊是否已迎來布局良機?如果普通投資者借基參與相關投資,應該如何篩選?哪些風險點需要注意?
總體來看,養殖板塊的核心邏輯在于豬周期的反轉。當前階段,國際糧價上漲,生豬供給階段性過剩和市場消費乏力等因素持續對豬價施加壓力,養殖行業處于深度虧損狀態,能繁母豬數量持續走低,產能去化速度加快。市場普遍認為生豬產能有望在今年二三季度見底,屆時豬價或將進入周期性上漲通道。
養殖行業短期的投資價值在于過剩產能有序去化,負面因素的逐步解除,帶動行業重回盈利周期。長期的投資價值在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豬肉價格長期上漲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對此劉潔倩認為,經歷了近期的回調,養殖板塊已經處于相對低位。另一方面,開啟下一輪豬周期的確定性相對較大,當前整體消費低迷的外部環境襯托下,這種相對確定性值得市場關注。
如果普通投資者參與相關投資,她建議通過指數基金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獲取行業平均收益,也因為指數的分散投資規避了個股風險,另一方面只需要關注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即可,投資相對簡單。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豬周期的確定性較大,但是其中還是會有各種波折,市場是在動態變化和博弈的。鑒于股票市場的反映往往是提前的,在市場下跌時可提前布局。
國泰基金認為,基本面反轉到來之前,二級市場表現仍有反復,也提供了布局的機會,因此目前養殖板塊有布局機遇。不過投資者仍需注意板塊的周期性和高波動性,投資可以逢低分批入場,建議關注養殖類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