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過渡期,2022年成為資管新規實施元年,資管行業步入統一監管新時代。資管新規前,券商資管憑借通道等業務野蠻式生長的同時,也積聚了不少風險。三年來,業務模式破舊立新,產品新舊更替,主動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券商資管逐漸回歸本源。
但也要看到,行業仍有短板存在。近日,某頭部券商資管領取了首張公募化改造罰單,引發廣泛關注。今年以來,至少已有6家券商及多位相關責任人因資管業務被處罰,更有券商被暫停新增私募資管產品的備案,資管業務成為監管重點“關照”之地。
查找漏洞,補齊短板,券商仍有不少功課要做,夯實合規風控是券商資管發展之基,尤其馬虎不得。
當前,在向財富管理轉型大背景下,資管業務已然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增長驅動因素之一。2021年末,證券行業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管規模大幅增長112.52%,達到3.28萬億元,去年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28.15%,在五大主營業務之中增速排名第一。同時,券商資管還在加速布局公募市場,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等,以進一步打破原本以“合格投資者”為高門檻的限制,通過公募領域迅速做大資產規模,擴大品牌影響力。
在資管業務大發展中攻堅克難,抓住機遇贏得先機,這是券商追求卓越過程中的應有之舉,但作為券商業務經營“底線”的合規風控能力建設不能被忽視,更不能被弱化,合規風控能力提升與規模增長速度相匹配,甚至超前一步,也是應有之舉。
從“罰單”看,估值方法不合理、投資管理不規范、風險管控制度存在缺失、合規人員配備不足、投資者權利保障不到位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在某些券商資管身上有體現。有券商因此評級下降,造成一系列業務發展受限。
券商如何查漏補缺,夯實合規風控,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必答題”。
首先,堅持底線思維。券商應按監管的引導,持續完善資管業務流程,合規穩健展業;積極履行管理人職責,執行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機制,有效防范和應對市場風險等;不斷提升內控水平。
其次,堅持科技賦能。當下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券商應加大資管業務數字化建設,提高科技賦能水平。目前已有頭部券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推進合規風控系統的建設與優化,完善計量方法和計量工具,提升精細化風險管理水平,確保風險管理對業務的全覆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利其器”的內容不少,譬如,投研一體化系統平臺建設、智能投顧等等。
其三,堅持保護投資者優先。隨著券商資管向公募業務的不斷滲透,產品的普惠金融性質就會越來越強,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中介機構之一,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保護普通投資者,理應是最重要的“考量”。
大資管時代,機遇和風險并存,夯實合規風控方可行穩致遠。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