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小麥大豐收!畝產超過1200斤,有的能到1500斤!

    2022-06-14 14:44:43

    6月8日,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榆林鄉大嶺口村南頭最后一塊兒麥子被收,當地令人緊張的夏收圓滿完成。隨后,大嶺口村的四臺聯合收割機和機手們奔赴山東,和各地機手大軍匯合,繼續參與分秒必爭的夏收大戰。

    圖片

    截至11日17時,河南8500多萬畝小麥已收獲8390萬畝,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98%。山東全省已收獲小麥3089.8萬畝,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51.5%。受訪者普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反應今年是一個豐收年,年景比歷史都要好。大嶺口村當地糧食販子李廣成準備了上百萬的收購款,已經快花完了,他表示當地畝產1200斤~1300斤是正常情況,有的達到了1500斤。他自家的地澆了兩次,畝產有1270斤。往年,當地畝產在1000斤出頭。

    5月份,許昌當地突發疫情,好幾個村莊被封,特警巡邏車在各村轉悠,天上還飛著無人機,外地人不讓回,村民們居家隔離,快遞要代取,農民連走出家門到街上去都不行,更不要說下地干農活。一直到麥子將熟時,疫情還在持續,附近幾個村子查出有人被感染,讓當地干部村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耽誤夏收。好在夏收來臨的六月初,疫情得到控制,管控放松了。在管控緊張時期,當地組織了聯合收割機手的微信群,希望本地收割機手不要到外地去收割,以防發生意外難以返回后,外地收割機手也難以到達本地,耽誤本地莊稼收割,地方政府計劃通過頻繁的核酸檢測來證明機手身體健康,不能誤了農時。本地100多臺收割機,即使沒有外地機手,也可以完成收割任務。不過后來隨著疫情放松,外地收割機可以奔赴本地,本地機手們也放松了對核酸檢測的要求。經過連日奮戰,6月9日,麥子全部收割完畢,一百多個機手的微信群也解散,今年麥收任務已經完成。在沒有聯合收割機的時代,通常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夏收以及秋種,為何有了收割機,還要搶收?主要是因為夏天天氣陰晴不定,如果小麥熟透掛在穗里,則害怕連日陰雨小麥發芽,小麥質量就會下降,只能低價處理,如果熟透后天氣晴好,太長時間沒有收割,收割過程容易出現丟失麥子現象,還耽誤種植秋莊稼。

    圖片

    搶收意味著多收割機聯合作戰,比如一個村莊有1000畝麥子,一臺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80畝,按道理12天可以割完,但是沒有人會把訂單全部給一臺機器,一般都要4臺機器同時開始,3-4天完成收割。搶收有利于麥子收割,也有利于接下來秋播,麥子收上來如果能下一場雨,剛好就可以種下秋莊稼,如果沒有收上來,下了一場雨,就誤了農時。一臺收割機要十多萬元,一年在一個地方只能干4天左右,當然無法撈回成本。麥收季節從5月份開始,到7月份結束,橫跨四川、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山西和內蒙部以及新疆等地,大多數收割機不可能完整參與整個階段的收割,而是參與其中若干段。家住湖北天門的胡老板,5月8日晚上九點多才吃上當天的第一頓飯,他5月份就開始收割,從隨州開始,到達河南新野,然后又到商丘,現在在山東濟寧,所到之處收割5-6天,每一個地方收割大概300-400畝,今年每畝地收割費用為60-70元錢,比往年漲了10-20%。胡老板是專業機手,他開著收割機全國各地跑,從水稻、大豆到高粱都收。村里有10多個人有收割機,他們結隊而行。他們在一個地方收割完后,就會用貨車裝著收割機,往北行駛200-300公里,來到收獲期晚4-5天的地方。其他收割機同樣如此,他們穿插包圍,一起完成收割,他們緊張的勞動,也促使搶收盡管完成。

    豐收年

    收割機手胡老板說,他老家湖北小麥有倒伏,但是老家小麥產量本身就不高,不是糧食主產區,他經過河南好幾個地方,糧食普遍都高產,基本上都在1000斤以上,不少地方達到1100斤。收糧食的李廣成表示,去年當地畝產900斤~1000斤,今年增產幅度很大,多數達到1200斤以上,少數能達到1500斤。周圍村落也是如此,當地北邊20公里的崗地,因為不能澆水,只能望天收,往年好的時候打800斤,今年能打到上千斤。崗地雖然在北邊,但是因為地旱,成熟早,比周圍要早熟4、5天時間,收割機可以早幾天開鐮,糧食販子也可以跟著去收麥子。“我都不相信麥子能產這么高,我把自家的算了一下,畝產1270斤,我的麥子只澆了兩水,不算多,有人澆三四水,澆得多,產量就更高。”他表示,收購麥子都是現款交易,現在收購價是每市斤1.5-1.55元,一畝地基本上都可以賣1700-1800元,高的能到2000元,這也是歷史最高年景。為了收購麥子,他借了幾十萬,現在已經收購了上百萬元的麥子。更大的糧販會來找他購買,他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銷售給面粉廠或者國有糧庫。

    圖片

    趙乃育供圖

    “略有增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汪慶昌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去年晚播問題比較嚴重,成為糧食豐產豐收的一個最重要隱患,此前因為晚播,很多業內人士原本估計今年要歉收。他表示,這兩年也真正做到了讓農民豐收,去年小麥收購價格就已經有所上漲。“糧食價格上漲,確實能讓農民得到實惠。今年價格更好,農民種地都更有積極性了,怎么鼓勵農民種地,都不如糧食漲價效果更實際。

    晚播

    李廣成認為,豐收是因為今年風調雨順,麥子沒出啥毛病,品質也好。“這幾年品種普遍都不錯,適應性強,產量高。”幸運的是當地恰好沒有晚播。河南是小麥種植大省,當地有眾多科研部門研究小麥品種,在小麥品種研發上處于領頭羊位置。汪慶昌表示,鄭麥369等品種增產明顯。去年冬小麥開頭相當不利,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的數據,去年北方秋天多雨,受秋汛影響,很多地方沒有辦法按時播種冬小麥,全國冬小麥晚播面積大約1.1億畝,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五省,在全部晚播冬小麥中,這五省占了2/3。晚播時間各地不同,有的10天左右,晚播長的超過1-2個月。晚播時間短的,被專家稱作“適期晚播”,影響不算大,但還有一些延后的時間較長,且個別地方播種時田里還有積水,情況比較嚴重。“去年這么大面積晚播,是這幾十年所沒有見到的”,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副所長、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錄祥表示, “去年之所以播種期那么長,也因為我們要求應播盡播,只有穩定種植面積,才能穩定產量。”最終小麥種植面積達到3.36億畝。前一年小麥種植面積為3.54億畝。但是,晚播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部分麥田整地質量差,前茬秸稈粉碎不到位,使小麥出現懸根苗,生長不良易發生凍害。

    疫情

    疫情對農業的影響非常大,媒體不時關注報道,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和疑惑,以及對糧食安全的不安。這主要是病毒傳染性比較強,各地升級了防控措施,比如2月份,某地為了防止疫情擴散,給農民發春耕證,輪流下田。媒體上不時傳出視頻,某某地區防疫人員開警車阻止農民下地,大聲恐嚇農民,要求下地農民檢討。今年4月份,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規定不得“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及時打通影響農民回鄉務農、農機上路作業、農資調運下擺、農產品生產供應等的堵點卡點,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開展。盡管如此,很多地方依然強調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農民能不能下地種田,反倒成了一個問題。之前,不少地方還將鄉村公路截斷,影響農業物資流通,5月份東北種植玉米和水稻的季節,當地就擔心農民沒有辦法及時返鄉,種子和化肥沒有辦法及時到位。5月份,有網民在人民網向某縣縣委書記留言:我承包著一百多畝地,現正值小麥灌漿的管理期,也是春玉米的播種期,我想問一下咱縣是否可以給辦理通行證。該縣縣委辦公室社情民意辦的回復是:您反映的問題我們感同身受,但是目前我縣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縣全域必須保持靜默狀態,民眾必須做到足不出戶。按道理而言,基層政府應該創造更多靈活舉措,幫助農民趕農時,而不是任意束縛農民手腳、給農業生產制造障礙,但是防疫政策層層加碼,為了保住烏紗帽,基層政府也無可奈何。5月份的疫情尤其引人關注,因為這是小麥灌漿期,這個時期,以及隨后的收割期非常關鍵,如果耽誤農時,很可能令收成打折。6月1日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制定并印發了《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指南》,規定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種田、限制農機通行作業。從記者采訪到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民在最后時刻都可以到田間地頭勞作,農機跨省、跨地區流動也沒有實質障礙,各地政府也創造了流通環境。

    天時人力

    去年大面積晚播是不利一面,有利的一面同樣也是天氣。汪慶昌表示,今年沒有干熱風,有利于小麥生長。干熱風是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一般在日最高氣溫32℃以上,14時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30%、風速達到3米每秒以上,當小麥正處于抽穗、揚花、灌漿的關鍵時期,需要吸收大量養分、水分,才能滿足生長發育需要,如果刮干熱風,麥田就會出現蒸騰過快、小麥灌漿速度下降、灌漿期縮短等情況,這將導致小麥提前枯萎死亡,灌漿不足,對小麥的產量影響巨大。“因為晚播,今年小麥高度矮了3厘米,高度矮了后,可以抗倒伏,倒伏會影響產量。”汪慶昌表示,灌漿期刮了幾次大風,小麥都沒有倒伏。

    圖片

    小麥在收割時期,也沒有連陰雨,比較有利于收割,而且今年小麥長勢比較有利于機械化收割,地里的小麥應收盡收,減少了浪費。冬小麥生長期漫長,后期條件好,就給了扭轉的機會,去年11到12月份氣溫偏高于常年1至4攝氏度,平均增加了120攝氏度積溫,相當于播期提前5到7天的結果,這對小麥生產非常有利。“全生育期土壤持水都好于往年,雨雪天氣比往年頻繁,雪降的頻次也比往年好,對小麥越冬和早發都有好處,占比三分之二的中低產田,土壤持水量70%,對整個旱地增產非常有利,晚播嚴重的可以做到平產,適期晚播的可以做到增產。”劉錄祥表示。另外,今年小麥的品質也非常好,主要是小麥生長中后期保持了比較好的天氣,較少大范圍的持續降雨,減少了赤霉病發病,赤霉病發生在開花期。不僅是赤霉病,困擾小麥的條銹病也較少發生,減少了病蟲害帶來的防治和減產問題。除了天時照顧,人力也非常重要,在采訪中,劉錄祥多次感嘆,今年形勢如此嚴峻,多虧了中央政府重視,多次補貼農業,在疫情期間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生產,農業科技人員也積極奔赴各地,傳播增產方法,農民也采取各種方法應對不利局面。汪慶昌表示,在晚播的情況下,增加了5斤左右播種量,墑情比較好,春季管理都是以促為主,苗情轉化效果特別好,“政府發文嚴禁任何形式的阻止農民下田管理,省農業廳創造條件,小麥專家指導組奔赴各地指導田間管理,疫情這么重,從業者付出的還比較多。”他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在面積沒辦法增加的情況下,保證單產都是一個永恒話題。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張茜楠

    掃一掃分享本頁
    成品人和精品人的区别在哪里|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12p|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99这里只精品热在线获取|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97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