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藝斯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春季拍賣將于6月21至22日在金鐘JW萬豪酒店舉槌。本季拍賣“超當代”主題強勢回歸,聚焦全球范圍內出生于1970年及其后的新興藝術家,當中囊括多件中國當代藝術新星佳作。除此以外,橫跨日間及晚間拍賣,一系列備受關注的新興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亦將亮相,囊括從“70后”到“90”后三個世代的中國藝術家。
中國“超當代”崛起
程心怡
《無題》,2016年作
油彩 水粉 紙本,32.5 x 34.5厘米
估價:150,000 - 250,000港元
拍品269,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出生于1989年、常駐巴黎的程心怡憑借其作品對親密關系的感性描繪和對傳統與現代的微妙及完美的融合獲得了當代藝術世界的關注。這位中國藝術家因擅長將平凡、稍縱即逝的瞬間轉化成發人深思、動人心扉的繪畫作品,及其對人類生存體驗中那些不可言喻的層面的完美捕捉而為人們所熟知。
她畫筆下的人物通常置身于意象曖昧的場景之中,有著柔和的色調和邊緣模糊的輪廓,散發著一種雌雄同體的氣質和超凡脫俗的光芒。而此件《無題》正體現了這一美學特征——通過畫面中翻騰起伏的肌理和色彩,赤裸著上身的主人公陷入了模糊的時間和空間之中。程心怡并不去捕捉特定的事件或動作,而是通過將對環境的感知進行巧妙的視覺化表現,呈現親密關系充滿張力的樣貌。
程心怡于今年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基金會藝術中心舉辦了大型個展《透過他人看見》,標志著她在法國的首場機構個展。
張子飄
《虎皮掛毯》,2018年作
油彩 畫布,175 x 140厘米
估價:250,000 - 450,000港元
拍品271,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90后”藝術家張子飄曾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2015年從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后,張子飄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了一名藝術家。張子飄的繪畫語言在視覺和情感上都引人注目,描繪從食物和自然到裝飾品等日常主題。然而,在一個充滿活力和俏皮的表象底下,隱藏著現代社會典型的緊張和暴力的熾熱暗流。
《虎皮掛毯》是彰顯張子飄對周遭世界獨特的洞察力和敏銳度的典范作品。這幅畫的視覺效果強烈且令人不安,描繪一只老虎裸露的肋骨,彎曲且沒有肉,包裹在其周圍的是它光滑的虎皮,即使涂上了一層富麗堂皇的黃色,卻也無法掩蓋下面的怪誕景象。老虎的軀干殘缺而不規則,斷斷續續,與其說是一副骨架, 倒不如說更像是爬蟲的腿。作品上部的深血紅色讓人想起獵取畫面中的動物皮毛殘酷且不人道的過程。這幅作品既出乎意料又令人不安,展現了張子飄在她乍看上去令人愉悅的畫作中注入情感深度的偏好。
目前居住和工作于北京,張子飄的作品經常在個展和群展中展出,其中去年在紐約Salon 94畫廊舉辦的《張子飄:心錨》標志著藝術家在美國的首場個展。
歐陽春
《騷擾阿童木 No.2》,2004年作
油彩 畫布,180.4 x 230.4厘米
估價:200,000 - 400,000港元
拍品285,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現工作、生活于北京的“70后”藝術家歐陽春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歐陽春極富表現力和充滿童趣的繪畫作品使其成為同代藝術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與日常息息相關,記錄了人生中真實與虛構的場景,還原童年記憶的片段并投射來自那個時代的歷史記憶。
此件作品《騷擾阿童木 No.2》即是歐陽春為人熟知的孩童般風格的典范之作。他從荒誕的現代生活中精心選擇創作對象,并且賦予自己全新的理解,以實現個人對真理的不倦追求。
“70-90后”新生力量
除了一系列“超當代”藝術家,本季亦帶來多位生于1970至1990年代的杰出中國新興藝術家,包括“70后”中堅力量劉韡、黃宇興,崛起的“80后”趙趙、張英楠、趙博、劉唯艱,以及冉冉升起的“90后”新星孫一鈿。
劉韡
《紫氣三 第2號》,2006年作
油彩 畫布(雙聯作),各301.6 x 190.4厘米、共301.6 x 380.8厘米
估價:3,000,000 - 5,000,000港元
拍品27,6月22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70后”藝術家劉韡成長于中國北京快速轉變與城市化的時期,他親眼目睹國內空前的成長速度,而這副光景深植于藝術家心中。他的靈感來自周圍環境的建筑結構和城市景觀,其題材反映了城市科技與經濟的發展,而扁平化的視角則帶有傳統山水畫的痕跡。
劉韡的作品以復雜的視覺呈現和嚴謹的構圖而獨具特色,其備受喜愛的畫作將眾多視覺符號壓縮進一幅精心設計的畫面之中,匯成有如電腦繪圖般完美無瑕的手繪畫作。此次上拍的作品《紫氣三 第2號》尺幅龐大,以碎片化、網格化的手法描繪不同視角下的北京及這座喧囂城市中人們豐盈的生命力。該作出自藝術家始于2005年、最具標志性的系列《紫氣》,該系列的標題直接引用了成語“紫氣東來”,將經典的城市景觀主題被簡化為優雅抽象的幾何圖形與線條,展現藝術家對工業化與人類生存相互影響的深思。
劉韡的作品被全世界許多重要機構收藏,包括巴黎的DSL收藏、洛杉磯的漢默美術館、墨爾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首爾三星美術館,而香港的M+希克收藏亦藏有另一件出自《紫氣》系列的作品。
黃宇興
《他出生在早晨》,2016年作
壓克力 畫布,30 x 40厘米
估價:400,000 - 600,000港元
拍品252,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土生土長的北京藝術家黃宇興是中國當代藝壇中最受贊譽的畫家之一,以其獨特又奇幻的畫風而聞名。黃宇興忠于自己的創作心聲,透過探索自身的想像力,建立其獨特并極具識別度的美學。
光線、顏色、動感和深度是黃宇興視覺表達的核心層面,他以隨興的霓虹色調詮釋當今時代的活力與飛快步伐;畫中的螢光色調帶來強烈又令人著迷的感官印象,這在《他出生在早晨》中展露無遺。黃宇興認為“熒光色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顏色,如同“一種被濃縮或者是激發出來的那種生命力”。
近期,黃宇興受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之邀,參與品牌2021年“Artycapucines”藝術合作系列的創作,與烏爾斯·費舍爾、莎芭拉拉·塞爾弗、劉韡、亨利·泰勒、喬納斯·伍德,以及亞歷克斯?伊斯雷爾等藝術家一同為品牌帶來了獨特的創意美學演繹。
趙趙
《天空17號》,2013-2014年作
油彩 麻布,198.8 x 259.5厘米
估價:280,000 - 450,000港元
拍品253,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趙趙以其不拘一格的藝術作品近年來逐漸受到國際上的認可和贊譽。藝術家的《天空》系列作品于2015年首次亮相,而此件拍品《天空17號》便是這一系列作品中的精湛之作。趙趙運用不同層次及色調的藍色油彩在亞麻布上捕捉了天空中云卷云舒的絕妙景象,美麗而近乎抽象。
這一系列作品源自趙趙對北京空氣污染問題的回應,體現出他對罕見的藍天的思念之情。畫面中滾滾的黑暗讓人聯想到濃密的煙霧,而隱約可見的陽光似乎難以穿透,只透出幾片稀疏的藍色天空。此件拍品曾于2015年Roberts & Tilton畫廊在洛杉磯舉辦的展覽《趙趙:無所不在》中展出。
張英楠
《3030》,2020年作
油彩 畫布,130.5 x 200.4厘米
估價:150,000 - 250,000港元
拍品254,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現居住、工作于北京的張英楠借助圖像和記憶,透過繪畫去了解世界與自身的關系。其作品的構圖引人想像,空間的建筑如同記憶的存在方式,呈現出一種多維度重疊交錯的狀態。藝術家的最近展覽《負片——張英楠個展》正于北京索卡藝術中心展出。
趙博
《星塵8號》,2021年作
綜合媒材 畫布,120 x 90厘米
估價:60,000 - 80,000港元
拍品255,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現工作和生活于遼寧的趙博擅長以震撼人心的超現實夢幻自然場景來表現自身對于當代生活種種議題的深度思考。他的許多油畫作品反應出傳統農村在急速工業化后的廢棄荒涼景象,還有對于商業化發展、消費文化興起以及資訊大爆炸現象的指涉。
在藝術創作的探索與創新上,他也以宏觀的角度不斷地探求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其作品深具對生活思考的深度與廣度。藝術家最近展覽《紀元——趙博2022個展》剛剛于上個月在北京落幕。
劉唯艱
《洗腳水》,2011年8月作
壓克力 畫布,60 x 80厘米
來源:重要私人珍藏
估價:10,000 - 20,000港元(無底價拍品)
拍品256,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現居上海的劉唯艱以敏銳的觸覺觀察捕捉常見的事物及場景,并將其轉化成一種具感染力的藝術語言,滲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氛圍,引發觀者連串思考。他的作品主要以身邊物件為描繪對象,如鄉村道上懸墻的郵箱、草地旁的垃圾袋、賓館內的煙灰缸與滅火器,甚至窗戶旁的飲水機。劉唯艱以獨特的視角與選材天賦,驅使觀者重新審視眼前這些常被忽視的物件的存在。
劉唯艱筆下每件物件或每個靜止的瞬間,均沐浴在陽光或刺目的人工光線之下,就像一幅幅靜物畫,進一步吸引我們注目。同樣地,他以靜物畫家的角度出發,與現實保持距離,透過主觀角度描繪事物,但畫中卻無任何主觀性和情感的痕跡。每一個描繪對象都是獨立存在、單純為自身而存在的。在他的作品中,似乎找不到任何象征性的意義或隱藏的故事。這種從現實角度出發、缺乏浪漫主義的畫風,被劉唯艱稱為“反現實主義”。
此件作品曾于2012-2013年在香港馬凌畫廊《劉唯艱個展》中展出。
孫一鈿
《讓我抱抱》,2015年作
油彩 畫布,200 x 134厘米
來源:重要亞洲收藏
估價:200,000 - 300,000港元
拍品251,6月21日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
出生于1991年,常駐北京的孫一鈿是中國當代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銳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受到鮮艷色彩和人造肌理的啟發,形成對透視的迷人研究。她通過繪畫(往往是塑料或充氣)物件,創造出光學上的幻覺,其呈現如此逼真,仿佛隨時都會從畫布表面一躍而出。孫一鈿深諳對光與形的控制——她對幾何形狀、陰影以及色彩漸變的精湛把控為其作品賦予了一種既照相現實主義又卡通式的獨特質感。
本件作品《讓我抱抱》創作于2015年,這幅完全二維的畫作描繪了一塊從中間被切開的綠色畫布,露出底下白色的一層。它讓人立即聯想起阿根廷/意大利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色彩鮮明、被割破或切開的單色布面繪畫。封塔納的畫作以物理形式被割破,而孫一鈿則是通過在完全扁平的表面對深度和維度進行描繪,創造出相似的效果。
孫一鈿的作品在本土及國際范圍內廣泛展出,其中包括在紐約大都會展覽館和澳門藝術博物館。而這件展現孫一鈿對光影的巧妙把控的畫作是她進入拍賣市場的首件作品。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