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安倍的去世,莫迪乃至印度的悲痛并非全然基于現(xiàn)實利益考量。而印度的這場全國哀悼,也是日印兩國未來進一步靠攏的注腳。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后去世。在來自各國的慰問與唁電里,印度的尤為獨特——印度總理莫迪不僅高度評價安倍,還宣布將在9日舉行為期一天的全國哀悼。
當?shù)貢r間2017年9月14日,印度甘地訥格爾縣的圣雄神廟新展覽中心,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雙邊會晤。
一國前首腦去世,別國全國哀悼,在21世紀以來的世界舞臺并不常見。莫迪的表態(tài),當然首先取決于兩國的外交關(guān)系與現(xiàn)實利益,但地緣政治也并非唯一的原因。實際上,印度對日本有著在亞太地區(qū)少有的歷史情感認知。
印度獨立運動渴求外部支持
在慘遭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爭荼毒過的亞太國家里,少有國家像印度那樣對于舊日本帝國的侵略戰(zhàn)爭有著復(fù)雜的情感。這根植于印度當時獨特的歷史進程與政治處境。
自印度19世紀中期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后,隨著西方民族主義思潮的涌入,謀求國家獨立逐漸在一波波的起義與罷工中成為印度人民跨越階層的集體目標。其中,既有聞名于世的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也有相對不那么知名、試圖通過暴力與革命推翻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主張。
但是,英國軍隊制造的一次次血腥鎮(zhèn)壓和慘案逐漸讓主張以暴力手段實現(xiàn)獨立的印度激進派人士意識到,面對當時的不列顛帝國,單靠印度自身的實力絕無勝算。因此,乞求外援、借力打力成為他們的最優(yōu)先選擇。
英軍在阿姆利則慘案對印度普通人民血腥的鎮(zhèn)壓,讓很多印度人相信必須爭取外援才能推翻英國統(tǒng)治。
實際上,最早給他們希望的并非日本,而是德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開始正式著手實施支持印度獨立運動的方案,希望通過在印度境內(nèi)掀起廣泛的嘩變和起義來削弱英國的戰(zhàn)爭潛力。盡管德國的本意并非真心支持印度獨立,但仍給了印度部分人士以希望。
進入上世紀30年代,謀求稱霸亞太的舊日本帝國再次拾起德國一戰(zhàn)時的方案。隨著英軍節(jié)節(jié)敗退,日軍在橫掃東南亞后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印度。基于與泰國的合作經(jīng)驗和降低侵略戰(zhàn)爭難度的考慮,日本決定扶植印度獨立人士成立臨時政府,以鼓動更多的印度人“背離”英國。
印度人民獨立的渴求,由此與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纏繞在一起。
錢德拉·鮑斯:牽起日印的紅線
從1942年至1943年,日本以被日軍俘虜?shù)挠儆《葢?zhàn)俘為主體,以反對甘地路線的印度激進獨立人士錢德拉·鮑斯為代表,先后扶植成立了“印度國民軍”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不僅這支軍隊真的參與到日軍對英屬印度的進攻,“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也積極參加了日本為粉飾其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而舉行的大東亞會議。
盡管日本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錢德拉·鮑斯等印度獨立人士也并非不知日本的根本意圖,但所謂形勢比人強,日本“反擊白人殖民主義”的話術(shù)和英國的殘酷統(tǒng)治仍蠱惑了不少印度人。在“解放印度”口號的號召下,不少印度人、甚至是東南亞國家人士主動加入其中。
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潰敗,印度通過戰(zhàn)爭實現(xiàn)國家獨立的希望再次破碎,錢德拉·鮑斯也在日本投降后不久在臺灣島殞身于一場空難。但是,由于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認可錢德拉·鮑斯為實現(xiàn)國家獨立所做的悲劇式的努力,他竟然成為后來聯(lián)結(jié)日本與印度的重要人物。
錢德拉·鮑斯(中)與“圣雄”甘地(左)、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右)一道被印度人視為推動國家獨立的英雄。
一方面,錢德拉·鮑斯遇難后,他的遺骨被運至日本,安葬于東京杉并區(qū)的蓮光寺。另一方面,錢德拉·鮑斯在印度被視為國家獨立的重要推動者,他的肖像在印度國會議事堂竟與甘地和尼赫魯并列。
顯而易見,由于特別的歷史進程和政治境遇,印度的獨立運動與日本的侵略戰(zhàn)爭產(chǎn)生了諸多重合。而這種難以言說的關(guān)系,為日本和印度兩國的接近都提供了某種共同的歷史記憶。
如今,亞太地區(qū)地緣政治格局的再度改變,讓日本和印度的進一步接近找到了某種理由。而在這一過程中,安倍晉三的推手作用可謂巨大。當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明確宣布將以國家名義向錢德拉·鮑斯授予非軍方人士最高勛章時,這豈能不會激起一些日本人內(nèi)心的漣漪呢?
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安倍的去世,莫迪乃至印度的悲痛并非全然基于現(xiàn)實利益考量。而印度的這場全國哀悼,也是日印兩國未來進一步靠攏的注腳。
相關(guān)新聞:
巴西總統(tǒng):為安倍晉三全國哀悼三日
當?shù)貢r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進行街頭演說遭到槍擊,后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當日,巴西總統(tǒng)博索納羅頒布三天的官方哀悼令。
博索納羅推文截圖
當?shù)貢r間8日,博索納羅在推特發(fā)文,對安倍晉三遇刺表示“憤怒和遺憾”,并稱“安倍晉三是一位杰出的領(lǐng)導(dǎo)人,也是巴西的好朋友。我向安倍的家人以及我們的日本兄弟表示聲援,并希望上帝在這痛苦的時刻照顧他們的靈魂。”
博索納羅還表示:“為了表示我們對日本人民的尊重,對安倍晉三與巴西友誼的認可,以及面對無理的殘酷行為應(yīng)有的團結(jié),我宣布全國哀悼三天。希望兇手受到嚴懲。我們與日本同在。”
另據(j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消息,巴西外交部也在一份照會中對安倍的死表示遺憾,稱“巴西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對(日本)前首相的懦弱攻擊,并與日本政府和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形式的政治暴力”。
雖然日本和巴西分別位于地球兩端,相距萬里,但兩國關(guān)系密切。資料顯示,巴西境內(nèi)日裔的數(shù)量超過200萬人,占到巴西總?cè)丝诘?%,成為了巴西社會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少數(shù)族裔群體。(來源:新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