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的2022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目前正在舉行。從2018年開始舉辦至今,智博會已成為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展示全球智能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的世界級展會,展現出中國數字經濟強大的發展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專家表示,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經濟正處于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最好時期。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為高質量發展賦能,來自政策和資本等各方面的力量正不斷匯聚,形成合力。
發展勢頭強勁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一方面,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75億戶,比2021年末凈增1.2億戶。另一方面,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中央網信辦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
“我國深入實施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大數據戰略,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近日稱。
今年以來,在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2.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7%。
專家表示,數字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發展韌性彰顯,領跑優勢顯現,已成為促進經濟穩定恢復增長的關鍵力量。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說,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數字經濟也正成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截至2021年,已有16個省區市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數字經濟在地區GDP中占比超過50%。
推進數字化轉型
讓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國正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我國已建立全球先進的基礎設施能力,完全能夠支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是寬帶滲透率最好的國家之一,已建立全球先進的基礎設施,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發展最好時期,企業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的“排頭兵”,推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其廣泛共識。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A股4864家上市公司中,屬于數字產業化(即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產業)的上市公司有1058家。“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的火車頭和排頭兵,很多優秀的公司前幾年就已經開始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孫念瑞表示。
隨著5G的商用不斷推進,互聯網發展進入新階段,打開了更廣闊的應用市場,促進了產業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鄔賀銓認為,盤活數據是數字化轉型的抓手,上云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方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應做到網絡筑底座、上云聚資源、數據生動能、應用成關鍵、安全須保證、人才為根本、管理是抓手、創新作引擎。
“我國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局長王崧日前表示。
政策和資本給予支持
“當前數字經濟建設重點在數字底座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因此政策和資本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
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提出從2022年到2025年,中央財政計劃分三批支持地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
陳端認為,通過財政支持等方式,增強了中小企業主體深化數字化轉型的信心,也可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和社會創新力量,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少地方也在積極行動。例如,廣東近日發布的《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明確,加快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制造數字化、經營管理數字化、運維服務數字化。
資本市場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將得到體現。今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陳端表示,資本市場在積極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助資本力量為數字經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紛紛借助資本力量,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