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許智茹)8月25日,記者從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執委會辦公室獲悉,于 8月14日至18日舉辦的第六屆絲博會成果發布:共簽訂合作項目2309個,總投資額1.53萬億元,其中利用外資項目30個,合同總投資額36.17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2221個,合同總投資額1.51萬億元。
本屆絲博會聚焦四方面:
聚焦“一帶一路”,主題鮮明突出
本屆絲博會聚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圍繞共同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共同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共同打造標志性民生工程,堅定不移深化“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蘇增長,努力將“一帶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
同時,圍繞“一帶一路”經貿交流、金融合作、教育合作、電子商務、質量標準、碳中和、鄉村振興、婦女經濟賦權等多個領域,舉辦了一系列重要活動,得到了各方嘉賓高度評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大家期待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聚焦創新賦能,展會亮點紛呈
本屆絲博會以創新為引領,如期舉行了18項專項活動和84項投資促進活動,加強了各領域深入交流合作。各項會議論壇活動特色鮮明,2022中國(陜西)-RCEP區域經貿合作圓桌會成功舉辦,10個來自RCEP成員國的使領館和商務代表機構的嘉賓及省內重點企業代表,圍繞RCEP協定規則、積極拓寬與成員國合作空間、共享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進行研討交流,提出了合作構想和建議。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論壇、第二屆碳中和(西安)國際論壇、“一帶一路”智能制造高峰論壇活動廣泛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和領導為陜西進一步擴大開放等建言獻策。第十二屆全球秦商大會以“新秦商、新征程、新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秦商精神,凝聚海內外秦商力量,激發全球秦商共謀發展動能;召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專場推介會,展示了陜西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成果;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商事法律合作高峰論壇,彰顯陜西法治建設成果和努力營造可預期、可信賴、可期待一流營商環境的實際行動。
大會設置了國際館、中國館、陜西館、鄉村振興館、智能制造館、綠色產業館6個展館,總展示面積7.2萬平方米,參展企業2056家,參展展品20110種。其中,國際館集中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形象、投資領域和重大合作項目及特色產品,創新設置了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專題展區、RCEP專題展區和國際友城名優特色商品展區。陜西館專門設置了秦創原和中歐班列專展,主要展示構建面向“一帶一路”的科技創新平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等內容,充分體現了陜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比較優勢。主賓國、主賓省、主題市布展各具特色,各省各市區重點展示整體形象、資源優勢、投資環境、重點產業項目,廣大企業積極展示自己獨特的產品或技術優勢,采用現代多媒體手段,打造視覺震撼和特色形象。智能制造館圍繞我省23條重點產業鏈,重點展示5G技術應用和商用、航空研發、高鐵、智能汽車等新技術及產品;綠色產業館展示節能環保技術與產品、新材料和新產品應用以及新能源、碳中和等最新產品與技術;鄉村振興館展現智慧農業、現代農業信息化成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互聯網+”等成果,吸引了大批專業觀眾參展,促進交流合作。
聚焦高質量發展,招商成果豐碩
圍繞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本屆絲博會秉持“投行思維”“鏈式思維”“增量思維”“閉環思維”四種思維理念,著力推介含金量高、含綠量高、含新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
據統計,大會共簽訂合作項目2309個,總投資額1.53萬億元,其中利用外資項目30個,合同總投資額36.17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2221個,合同總投資額1.51萬億元。項目涉及現代農業、裝備制造、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商貿服務、文化旅游等8個領域。
會期,進行了蒙陜兩省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蘇陜協作簽約、桂陜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海鐵聯運班列(西安—北部灣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等,將區域合作推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延安與榆林簽訂《延安榆林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兩市還和延長石油集團共同簽訂了《延安-榆林-延長高水平共建“安靖飛地園區”合作框架協議》,為進一步推動陜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中國(楊凌)農業數谷云平臺上線,楊凌·華為農業數谷聯合創新中心、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西部跨境電商服務中心等正式揭牌。
聚焦品牌推介,服務精心精細
共有來自韓國、泰國、新加坡等7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嘉賓和客商參展參會。烏茲別克斯坦、烏拉圭、斯里蘭卡、哥斯達黎加、韓國、泰國、新加坡、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駐華使節和中國—東盟中心等國際組織代表參加會議。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負責人、國內26個省區市代表來陜參會參展。
共有89家中央、港澳、省級和兄弟省區市媒體近600名記者參會報道,刊發各類報道、稿件4950余篇(條、次)。大會還舉辦了“我的家鄉在陜西”絲博會主題文學征文活動,在開幕式當天開展了“學習強國”平臺第六屆絲博會專項答題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互動交流。
本屆絲博會打造“線上賦能線下、線下驅動線上、線上線下融合”的會展服務平臺,及時將展會盛況、會議活動等視頻上傳,豐富平臺數據,保障線上絲博會順利進行。自7月20日上線運行以來,線上絲博會共注冊展商1770家,展品2660種,“在線絲博會”網站點擊量646萬多人次,進一步擴大了絲博會品牌影響力。
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落實《疫情防控指引》,全力做好疫情控工作。兩次組織專家評審疫情對本屆絲博會的影響,確保疫情防控精準到位。特別是在會期西安、商洛出現多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情況下,及時研判并啟動預案,從活動舉辦形式、人員管理、服務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調整,扎實細致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確保了第六屆絲博會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