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一頭連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對于優化投資結構、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9月26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志華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
新型基礎設施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我國推動全社會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性、公共性設施,更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張志華稱,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已取得初步成效,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加快”。
首先,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升級。從網絡設施看,過去十年,我國已建成光纖長度增長約2.7倍;從算力設施看,自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會同多部門在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設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正式拉開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大幕后,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
其次,融合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智慧設施正在進入千行百業。
最后,創新基礎設施加快優化。我國已經建成體系較為完備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2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在張志華看來,過去十年,新型基礎設施深度植入和賦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其體現為持續支撐新技術探索,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以及全面支撐民生改善等。應該說,伴隨智能社會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效能還將進一步顯現。
事實上,今年以來,基建投資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政策面對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較大支持。如今年6月份,國務院出臺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政策,近期又啟動了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的工作,這兩項舉措都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支持重點。
“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將加快啟動實施,為穩定投資、擴大內需發揮積極作用?!睆堉救A說。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改委此前透露,從新型基礎設施儲備項目情況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業將加大投資力度,一批重大項目將開工建設,特別是社會資本投資潛力較大。
東北證券研究所總經理助理沈新鳳表示,新基建投資作為逆周期調節的有益補充,是當前擴大有效投資的抓手之一。這在已有的交通、水利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老基建基礎上,又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對穩定和提振投資增速有重要意義。
張志華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從四個方面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指導電信運營企業統籌布局5G和光纖網絡建設。完善國家算力網絡布局,促進區域協同和集約共建。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用好中長期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性。三是補齊短板弱項。持續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民生設施,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新型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四是強化以用促建。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布局重點和建設次序,優先支持建設滿足群眾迫切需求,對實體經濟帶動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礎設施。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