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14日)公布了2022年9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創近29個月以來最高。
分析人士認為,豬肉和節日因素推動的食品價格上漲,是9月份CPI漲幅擴大的最主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6.0%,漲幅比上月擴大13.6個百分點;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17.8%和12.1%,食用油、禽肉類、雞蛋和糧食價格分別上漲8.3%、7.9%、7.6%和3.6%,漲幅均有擴大。
“受前期產能去化導致的供給偏緊影響,加上節日等季節性因素助推,豬肉價格重回上漲區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不過中央和地方9月合計投放政府儲備豬肉20萬噸,保障了生豬市場供應和價格平穩,整體看豬肉價格漲幅明顯低于今年春夏季的第一波漲幅。”
盡管受豬肉價格上行影響,當前食品價格漲幅較高,但核心CPI同比持續處于低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核心CPI走低表明當前國內物價水平整體穩定。“當前國內消費修復較緩,各類商品和服務供應充足,市場供需平衡不支持物價大幅上漲。同時,這也體現出近幾年國內宏觀政策始終未搞大水漫灌,為穩物價提供了較為有利的金融貨幣環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雖然豬肉價格仍將是CPI漲幅的重要支撐力量,但是隨著政府冷凍豬肉儲備投放等調控措施的顯效,未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減小。
王青預計,9月很可能就是今年CPI同比漲幅的最高點,10月CPI同比或小幅放緩至2.7%左右。溫彬也表示,由于去年基數較高,10月和11月CPI同比增速轉為下行的可能性增大。
另一方面,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外物價形勢的差異,為國內宏觀政策保持獨立性、自主性創造了條件。
溫彬表示,鑒于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冬季到來后美歐能源短缺矛盾可能加劇,歐美通脹的全面性和高粘性也不容忽視,四季度外部通脹居高不下的概率較高。
他建議,當前我國通脹形勢與歐美呈現較大反差,特別是我國核心通脹依舊偏弱,貨幣政策更應“以我為主”,優先考慮提振內需,實現內部均衡。
“國內物價形勢穩定,貨幣財政政策都具備靈活調整空間,這將為四季度經濟延續回穩向上勢頭提供支持性的政策環境。”王青稱。
(來源:中國新聞網)